美文网首页
专注案例

专注案例

作者: 爱力思乐园 | 来源:发表于2020-12-04 22:48 被阅读0次

在分享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哈洛,也被称为“猴子”先生,大家也许会很好奇,我们不是要讲关于专注力和沟通吗,为什么要讲一个猴子的故事呢,这个道理很简单,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我们希望孩子展现出一个我们期望的行为,比如一个很好的专注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要去改变的是根源。这个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希望孩子呈现我们想要的行为时,一定要从源头上让TA有产生这个行为的动力,换句话说,从根源上让他具备可以有很好的专注力的先决条件,讲先决条件,就一定要讲猴子先生哈洛的一个故事。

哈洛是心理学史上非常有争议的一个人,他为了反对行为主义,用猴子做了著名的“恒河猴实验”,简单来说就是给小猴子找”代理妈妈“。一个是“柔软、抱着舒服的妈妈”,另一个是 “耐心,24小时都有奶喝的妈妈。

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中小猴子躲在哪里?它躲在右边的绒布妈妈这里。

在实验开始前哈洛觉着,小猴子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吃奶,应该会去找有奶瓶的”铁丝妈妈”结果是小猴子除非饿的实在不行才去找“铁丝妈妈”只要不饿就会跑到“绒布妈妈”这边。

通过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发现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

所有猴子一样的食物,铁丝妈妈养的孩子,消化不良(人类的胃溃疡,胃病);

受到惊吓的猴子,跑向绒布妈妈,不管谁喂养它们;

没有绒布妈妈的猴子,吃手指、战栗、摇摆,出现人类典型的多动症症状,表现为焦虑、焦躁、不能安静下来,总是在不停的转圈,咬自己的尾巴。

有没有和哈洛一样,也以为有吃的就可以了,一个不能给与孩子食物,只能给与猴子温暖的假猴子,为什么能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安慰呢?铁丝妈妈可以让孩子吃饱呀,就是没有温暖,没有陪伴而已嘛,为什么小猴子会出现这么强烈的症状呢?大家想想,会是什么原因呢?

下一个问题,当小猴子和两个代理妈妈分离30天,绒布妈妈抚养的小猴子30天之后再次见到绒布妈妈时,会飞快的跑向绒布妈妈拥抱、亲热、很高兴;铁丝妈妈喂养的小猴子,会找个角落蹲下来,冷漠的没有反应,这种差异给了我们大家什么启示?各位家长听到这里会有什么感觉?

我们再来说铁丝妈妈喂养长大的小猴子长大后会怎样?这些小猴子长大后出现的症状之一是冷漠、呆滞,不能和其他猴子正常沟通、交往,类似于儿童自闭症状。

妈妈所担任的角色绝非给宝宝提供奶水的物质支持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孩子接触感和安全感这样的心理支持

这个实验的结论其实非常简单,也就是说当我们期待儿童有很好的表现,比如说我们期望孩子将来学习成绩优异、有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专注力时,一定要回到问题根源,就是说孩子有没有感觉到安全和被爱。所谓专注的根源首先就是“安全”如果我们能给到孩子安全的母爱、安全的父爱,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来谈论儿童的专注力。

无论想要培养儿童的任何良性行为,第一件事情要给予TA的就是安全,足够多的安全,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注案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lw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