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乘坐火车出行。所以即便今天下了大雪,我依然如期搭上了进京的火车。那种慢慢悠悠的节奏,会让人在纷乱忙碌的生活中体验到岁月静好。
车上信号时断时续,刷手机也没了兴致。邻座上下铺是父子俩,和我生活在一座城市的老乡。他们两人都很热情,从家里带了好吃的要分给我,于是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
儿子三十出头,斯斯文文的带一副眼镜,身材微胖。说话的间隙会翻看手机。父亲性格爽朗。他俩聊到工资拖欠的问题,我才认真听了听他们的对话。父亲在城里做装修,收入还不错。一年前给朋友介绍的一户人家做了木工,结果房东没能按照约定支付工资和材料费用。一年过去了,他的几千块钱仍然被拖欠着。因为是私人住户,这种欠款的讨要竟然成了难题。父亲说,这些钱,说多不多,少了日子也能过。房东她拿了也不能让她的日子好过多少,可干了活被人欠着工资,心里终归是十分不舒服。
我想起开车前往车站的路上,一个清洁工孤零零的在马路上铲雪。冰天雪地里,他的努力显得微弱渺小。可普通的劳动人民就是要以血肉之躯对抗命运。
年轻的儿子出去吸烟。父亲才对我说起他们去北京的目的,是给儿子看病。我顺便询问了病情,他说你看他其实很正常,和别人没什么区别。但是十年了,从上大学开始就发病了,反反复复。大三的时候,中途辍学回家,至今没有工作,没有恋爱,也没有成家。
我想起表哥以前对我说过的话,这种人大多都是极其聪慧的人。他们其实有很高的智商,对生活也有很深刻的见解,只是他们的语言和行为是正常人难以理解的。
他返回来坐在座位上,又和我聊了几句,竟然能从我的只言片语中分析出来,我能去北京参加会议,这种机会一定很难得。
他没有工作,但他分析的道理,没一点毛病。
我突然想,如果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是不是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替他解决一些困惑和迷茫。至少帮助他发现卡在心里的症结。但转念一想,即便我带了我的专业证书,跟他说明我很专业,请他配合我做测试,积极沟通,可能在他的眼里,我都只是个自以为是的傻瓜。我们这些人,在他眼里,并不见得比他聪明或者正常。
曾经给我做过面试的教授,问过我一个问题,他问我怎么看待反移情。我记得我当时第一反应很懵,随后说了很多我的理解,难免牵强附会。教授在听完我的解释后,用极其富有穿透力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然后温柔的笑了。
而后,我没有再和父子俩说话。我想起一首诗: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祝他们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