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都是生化术语。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像化学家一样谈论食物了?毫无意外,答案是:工业革命时期。
《1896年范妮·法默烹饪大全》向广大读者介绍了这些全新的食物术语,“食物可以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有机类食物又可分成:“1. 蛋白质(含氮或多胚乳的);2. 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等);3. 脂肪和油类”。
这种全新的、简化的食物分类方法很快就开始影响我们对待食物和饮食的方式,而且这些影响是负面的。对于兔肉、马铃薯、来源明确的手工压榨植物油等食物,以前人们对其有全面的理解,但现在只把它们当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名词。不要误会,范妮·法默的烹饪书籍被奉为经典,的确实至名归;但把精密复杂的有机体仅依据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就如同把泰姬陵描述成石头堆一样荒谬。
一瓶罗曼尼·康帝酒的成分和其他盒装酒没什么区别,但勃艮第的葡萄酒酿造者肯定会辩解道:对酒来讲,远不只是基本成分那么简单。你可以通过对活体组织进行蒸馏、压榨或提炼,分离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或脂肪,但与此同时,你也失去了将细胞和器官结合在一起的其他一切物质。
我们强行把某些成分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面粉、糖、蛋白浆都是这样的产物,商店出售的90%的商品亦如此),并期望它们发挥原有的营养价值,就好比从某人的头颅内取出大脑并期望它能思考问题一样。这不是科学,而是科幻。“深加工食品可以很健康”的说法也是幻想。
那么,这类术语、这种谈论食物的方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它使我们忽略了食物的最重要的方面:来源。
顺便提一下,这正是廉价的加工食品生产商们想要的结果。现在,我们可能会说“甘薯真有营养!”,而根本不会认真去思考“如果某种甘薯生长在贫瘠有毒的土壤中,怎么会有营养?”的问题。
我们也会把一袋人工养殖的鲑鱼块扔进购物车,认为其营养价值跟野生鲑鱼没什么区别。我们还有可能购买人工饲养的牛肉,无论牛吃的是不是洒了化肥和农药的玉米,住的是不是狭小的牛棚,只要肉质细嫩,在我们眼中它跟在广阔牧场上吃草长大的牛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旦我们相信了诸如此类的弥天大谎,或者更糟糕的是,一旦我们把购买食品变成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加工食品生产商们就能让消费者购买一切。唉,只要营销策略得当,外包装新颖诱人,他们甚至有可能让消费者改吃狗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