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与交易-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道德经与交易-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作者: david618 | 来源:发表于2020-10-15 17:22 被阅读0次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一般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上面译文前关段我觉得并不好。下面这段网络译文较好:

首先:天下皆知四个字,意思是"所有的人都认为的",也就是说,这种认知非是自然的,而是人为强加的。

其次:美之为美四个字,意思是单纯"美"的概念,我们实际是认识不到的,是不可描述的一种状态,但是我们要弄清楚美是何物,就要去研究,论述什么是美。但是这种行为是违背了"无为"的行为准则的,所以我们不可能描述清楚。

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是因为美有一个对立面恶,正是因为恶的存在,我们才能人为的"知道"什么是美恶,长短,高下,前后,有无。但是这种对立又是运动的,没法保持一种恒定的状态,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所以圣人处事,不会刻意的去说,刻意的去做,也不会因此邀功,为先,正是因为圣人知晓变化无常,只有离开这个运动着的系统,才能保持长定永恒。

"天下皆知"这一段,是道德经非常重要的总纲的第二段,所阐述的也是老子所认为的社会状态,天下皆知的美,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可以被大众所接受的,甚而只有当恶存在时才能体现的状态,这种不稳定的,时刻运动的状态的对立则是后文所描述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下面是我的理解:

这里主要还是强调了人的“主观偏见”,也就是佛家说的“执”。老子直指人性的弱点,用天地的行为来指出最好的处事方法。也就是“道”。天地万物的特色是什么?“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所以就是一个不居功的心态,事物成败不过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无功可言。做交易也是如此,赚钱了并不是你的功劳,完全是你顺应了市场这个“疯老太太”,赚的钱是她给你的奖励而已,并不是你的功劳,跟你的能力没有关系。如果真能做到这么想,那么在交易时止损也就更从容,因为这跟努力无关,理论上来说,这也不算是一种“失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与交易-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do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