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老太快八十岁了,自老伴去世后,一个人守着两栋楼房独自在家生活。身体硬朗时,她觉得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不要太舒服。
她育有两儿三女,儿女们虽没有陪在身边,可是吃穿用度不用发愁。两儿子,大的在县城做点小生意,虽不是很有钱,却比身边那些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村民还是强一点。小的夫妻俩在外打工,在集镇购买了自己的房子。三个出嫁的女儿条件都还过得去。
五个儿女都不用窝在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山沟沟里过日子。周老太想起自己老晚景不错,吃穿不愁,儿女孝顺,觉得这辈子福寿双全了。
她常想,人活一世不就是求个好福命吗。
这两年,村里留守的人越来越少,平时常在一起磕唠的老邻居,搬到集镇儿子租住的地方带孙去了,只有四五个四五十岁的男女还留在家里种几亩田地过日子,每到晚上,几个男女坐在一起凑一桌打牌,独留周老太放单,无人与她闲嗑唠,一辈子闲聊惯了的同周老太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孤单的人,闷闷的。
有人劝她,儿子都在外面,你是有福不知道享,跟着儿子一起生活多好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个儿媳还不得小心伺候你。
想想真是这个理。周老太虽没上过学,可是跟着精明能干的婆婆生活了几十年, 伏小做低还是学会许多为人处世的哲学。
她也清楚自己贸然提出和儿媳一起生活,儿子不会说什么,儿媳不见得多欢迎。毕竟儿媳当年生娃,自己没去服侍月子,这些年几个孙儿也没要她照顾。人常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还是有道理的。
可儿子女儿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不会不管不顾自己。
当大女儿打电话来询问她的身体状况时,她末说话先咳嗽一阵,称自己身体不适,头昏脑胀的,这阵子眼睛看东西模糊了。来村里免费检查的医生说是血糖高引起的,要控制血糖。然后长叹一声:哎,不行啦,前几天一个算命的老头说我活不过九月呢!
女儿一听吓坏了,连忙说:你别急,我先接你来我家住一段时间,再不能让你在家住了,无论如何也要撑到过九月。
她如愿以偿在女儿家住了一个多月,看女儿将自己当客人待,心里过意不去。于是说现在许多老人都在吃公饭,要不我也到你两个弟弟他们家吃公饭吧。
她女儿也正是这么想的,于是和弟弟们商量,母亲年纪大了,不能单独居住了,兄弟姐妹几家轮着来住。
大姐发了话,谁也没有反驳,只能这样子了。儿媳虽心中不爽,但一想她只有几个月寿命了,也就不多言语了。周老太心安理得地在各个儿女家轮番住下了。
她在儿女家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好时光。九月一晃而过了,周老太不仅没生病,反而越活越精神了。每天过着惬意的日子,没事左邻右舍聊聊天,曰子一天天一晃而过。这样的日子维持了好几年。
周老太是舒适了,儿媳不乐意了。这挑剔的老太一个月两个月住着还可以忍受,一年两年何时是个头啊。
姜还是老的辣,儿媳还没开口,周老太先做出行动了,称自己眼睛看不见一点亮了,来了熟人喊她,总问别人是谁啊,我眼睛看不见了,实在不知道来人是谁。
现在眼瞎了,儿媳总不会赶眼瞎的老婆子单独去生活。周老太又一次成功瞒过自己的儿女们。暗地里她想,要不去配副眼镜带带,心动不如行动,她真说动特意留在家中照顾她的小儿媳去帮她配眼镜。
几经周折,眼镜还是没有配成,周老太只得作罢。她想,船到桥头自然直,自己几个儿女,还怕会没人管,暂且享受这无痛无病的好时光!
其实周老太那点伎俩儿媳们心知肚明,不过谁也没有说破,这人老了也不容易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