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初中时曾有一位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回家从来不背英语单词,家长疑惑是英语老师不布置此类作业吗?当然不是,我就曾多次在教室黑板上见过英语老师留下背诵复习英语单词的家庭作业,那问题只能出在学生身上了。令我有些惊讶的是这位孩子是本班学习非常优秀的一个学生,虽不是数一数二,但也名列前茅,家长传递的信息似乎是孩子在家对英语作业非常排斥。
与英语老师交流后得知孩子在课堂上默写英语单词几乎不会出错,英语成绩优异,孩子在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所以并不是所谓排斥英语课。
深入观察发现该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异常集中,并且对当堂学习知识的吸收力达到百分之九十,这大概可以解释孩子为什么在家极少背英语单词了,后来再与家长交流了解到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如此。
有些学生虽然坐在教室里集中精力听讲,但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吸收识记,排除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外界因素,孩子的思维灵活性占了很大的比重。
曾听一位心理讲师讨论过“何为生活常识”的话题。生活常识并不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而是当电视机的开关不在机体右侧时,有生活常识的人知道去左侧或下方探索。说到底是思维的灵活性。
而思维灵活性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被父母剥夺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这里的劳动是广义的概念。限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可以理解为让孩子多动手、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动手训练孩子的思维灵活性是非常好的途径。
此外孩子对外面语言信息处理能力的高低也是决定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
教师授课语言孩子听了,提取出重要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信息,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听课了却发生转化障碍,还只是停留在表层学习阶段。
教低段时我经常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训练,课间时让学生去抱作业本。提前将作业本放在较隐蔽的地方,然后告知学生“在办公桌从上往下数第二层右侧放着作业本,上面压着一本蓝皮的书。”学生需要自己提取出关键信息,“从上往下第二层”“右侧”“上面有蓝皮的书”。如此几次更换地点信息,让学生多次训练。家长也可以在家进行操作。
保护的太好对孩子反而是一种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