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之唐诗

作者: 晓粥粥侃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21-10-01 06:35 被阅读0次

罗隐:原名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

罗隐思想属于道家。著有《谗书》及《两同书》等。前者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揭露和批判相当深刻,有很强的战斗性;后者提出"仁政",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创作背景

罗隐由于生活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社会,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便化进取为愤怒,视功名如烟云,常常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现实的丑恶,批判政治的腐败,抒发胸中的愤懑。《自遣》就是其中较有名的诗作。

赏析

该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的心理外,而通过人物的形象也状写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这首诗先表现在诗歌形象性的追求上。乍看来此诗无一景语而全属率直的抒情。但诗中所有情语都不是抽象的抒情,而能够给人一个具体完整的印象。如首句说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说便抽象化、概念化。而写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种半是自白、半是劝世的口吻,尤其是仰面"高歌"的情态,则给人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感受。情而有"态",便形象化。次句不说"多愁多恨"太无聊,而说"亦悠悠"。也就收到具体生动之效,不特是趁韵而已。同样,不说得过且过而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将"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语具体化,一个放歌纵酒的旷士形象呼之欲出。

先看第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在此告诉世人:失意无法排解时,可以以醉解愁。其实以酒消愁古已有之,曹操便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但这样的话从诗人的口中说出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如果真的时时刻刻有酒解愁,一辈子沉醉不醒也未尝不可。可诗人是一位穷愁潦倒的文人,他不能天天有酒,两个"今朝"的重复,道出了所谓的解忧,也只是暂时的排解而已。看来面对人世间纷至沓来的忧患与失意,诗人也没有毕其功一役的解决办法。"明日愁来明日愁",此句明显地流露出了穷愁潦倒的诗人的无奈与伤心,正因为"醉"的时间是有限的,酒醒之后又如何,尚未排遣的旧愁加上明日的新愁,那是更愁了。由此可见,正在劝解世人凡事看开些的诗人其实自己也没有解决"失即休"这个难题,虽然他对明日之愁采取的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但这恰恰体现了他以酒浇愁,得过且过、无可奈何的凄酸、潦倒。古之文人,生活在那争名夺利的官场社会之中,没有几个能达到如此境界。这,也就是此诗造成的总的形象了。仅指出这一点还不够,还要看到这一形象具有独特个性。只要将此诗与同含"及时行乐"意蕴的杜秋娘所歌《金缕衣》相比较,便不难看到。那里说的是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而这里取象于放歌纵酒,更带迟暮的颓丧,"今朝有酒今朝醉"总使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嫉之情。二诗彼此并不雷同。此诗的情感既有普遍性,其形象又个性化,所以具有典型意义。

此诗艺术表现上更其成功之处,则在于重叠中求变化,从而形成绝妙的咏叹调。一是情感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先括尽题意,说得时诚可高兴失时亦不必悲伤;次句则是首句的补充,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四句则又回到正面立意上来,分别推进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至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二是音响即字词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前四字与后三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叠;次句是紧缩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但三句中"今朝"两字重叠,四句中"明日愁"竟然三字重叠,但前"愁"字属名词,后"愁"字乃动词,词性亦有变化。可以说,每一句都是重叠与变化手牵手走,而每一句具体表现又各各不同。把重叠与变化统一的手法运用得尽情尽致,在小诗中似乎是最突出的。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独到,宜乎千年以来一些穷愁潦倒的人沉饮"自遣",陶冶情操时,于古人偌多解愁诗句中,惟独最容易记起"今朝有酒今朝醉"来。

诗名《自遣》,是自行排遣宽慰的意思。解读此诗,关键全在于诗人将"愁'和"恨"排遣掉了没有。而诗人之"愁"和"恨"是社会之愁,家国之愁,这种愁是诗人自己难以解决的。上书,皇帝不听;劝说,皇帝不理;讽谏,皇帝会恼怒。那诗人怎样排遣,是采取了不理、不采、不合作、不发言的态度。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虽带有一定的消积成分,然而大多的知识分子都不发言,都不合作,那"此时无声胜有声"拥有很大的力量。

相关文章

  • 唐代文学之唐诗

    夜归鹿门山歌 唐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

  • 唐代文学之唐诗

    第二节 王维--诗佛 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川田家》、《竹里馆》 苏轼赞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 唐代文学之唐诗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

  • 唐代文学之唐诗

    第四部分 金戈铁马边塞诗 边塞诗在唐代为什么繁荣? 首先是唐代的边事活动空前。随着唐代版图的扩大,随着与周边少数民...

  • 唐代文学之唐诗

    第三部分 山水有知音 裴迪:关中人(今陕西),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晚年居辋川、终南山。 ...

  • 唐代文学之唐诗

    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丰, 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

  • 唐代文学之唐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①呈:恭敬地送给。...

  • 唐代文学之唐诗

    孟郊: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

  • 唐代文学之唐诗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 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

  • 唐代文学之唐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代文学之唐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gu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