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0-28

2018-10-28

作者: 碧海揚帆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08:54 被阅读0次

        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和听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点滴瞬间精彩,这些瞬间火花总是转瞬即逝。怎么样可以把这些碎片式的收获整合起来?

          一线老师其实有很多的精彩瞬间、包括上课的过程与感悟。只是很多老师不会,也没有意识到要去记录、反思和整理。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1、要相信自己的体会、感悟是有价值的。不要迷信专家学者。

        2、要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无论是手机录音、笔记,都可以。现在非常方便。不要把记录过程放大化。记下就好。

        3、定期整理、回顾、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反思整理成小段的感悟。及时分享给同行。在我们的微信群啊,讨论区啊,都可以。不要想着要写成什么文章。

        4、通过同行讨论、反思、感悟,把相关的点整理成文章。发布在各种平台或是自己的公号。

        只有这样持续地记录、整理、交流、写作,才有可能有积累和进步。

        如何唤醒老师的专业成长意识?说实话,我觉得如果一个老师的专业发展意识都需要其它人来唤醒,那就不要去唤醒了。因为专业成长是内心的需要。是自我觉知的的,不是唤醒的。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选择学习与研究的内容?

        1、如果有可能,就使用google,实在不行,就选择微软的bing.com 百度不是搜索引擎。基本没有用。前天有个老师问我外研高中教材的课文出处,百度差不到。在谷歌找到了。

          2、要培养基本的搜索和判断能力。前面李力教授明明说了,外研社引进了一套专门针对教师的系列丛书。本来,这个信息就足够。 剩下的是自己去设法在网上根据李力教授提供的线索去查询。但是还是有好几个老师要问李力教授是什么书?或是说自己读不懂。在我看来,这种老师要么是思维懒惰,要么就是缺乏能力。我是不会回答这种问题的。

      3、在基本的搜索和判断能力之外,要培养自己的审辩式思维能力。能够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出处。比如,左右脑分工这种伪科学,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用右脑记忆术来骗人,老师们需要培养审辩式思维,来辨别真伪。

        4、最后,要有真正的研究精神和思维,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找到适切的材料。适切的,才是最好的。

        关于做研究课题,李力教授肯定比我在行。但是从我多年参与各种中学老师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老师们做课题的一些问题。简单回复如下。

        1、研究课题应该与教学实践结合。要解决真实的教学问题。不要从理论和概念出发。

          2. 研究课题的方式不只是严格的论文或是专著写作。可以从教学反思、感悟入手,写一些类似教育叙事类的文章。网上不少优秀老师写的这类文章可以参考。

        3、教师做研究,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最低限度,要多少了解一点基本的研究和学术规范。不要完全凭感觉去做。这个方面的书籍和指导并不少,只是需要老师们去做一点基本的功课。

        4. 我们三好教师联盟会有专门指导老师做课题的各种资源和活动,也包括帮助老师出版研究成果的服务。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hp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