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而中国文字的创造更是惊天地、动鬼神。《淮南子》就有:“昔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记载。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发展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不仅提供了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还打开了安阳殷墟这座商代晚期都城的大门,间接的印证了《史记·夏本纪》作为信史的价值。那当时的人,为什么要把文字刻在龟壳和兽骨上呢?这些文字记录了什么,又有何价值呢?
甲骨卜辞(文)也就是商代的占卜记录及记事刻辞。 商代人十分迷信,占卜之风极为盛行,已经到了“事无不卜”的程度。 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人为何事而卜,占卜的结果怎样,所以从客观上记录了商代历史,而就卜辞内容来看,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祭祀、原始宗教、社会生活、医学、商业、田猎等各方面,可以称得上一部商代的百科全书,是复原商代历史的可靠资料。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对商代历史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甲骨文的发现和发掘,我们进一步确认了安阳城西小屯村就是商代后期的都城。

甲骨文记录的历史真实吗?可能有人会怀疑。70年代随着在殷墟宫殿区妇好墓的发现否定这一猜想定。墓葬随葬品共出土1900多件,其中有铭文的青铜器有190余件,并且半数都带有“妇好”铭文,在此之前,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妇好的记载,她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祭祀和征伐活动。妇好墓的发现从而使甲骨文记载和考古墓葬直接吻合,有力的说明了甲骨文反映的史实是可考证的。
现今发现的甲片约15万约块,出现的单字约4000多个,已经被释读的1700多个,已经被大多数学者认可的释读文字约1000字左右。 甲骨卜辞的字体结构有指事、象形、会意与形声,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文字,它的发现将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定格在商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