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浏览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前三章内容,关于作者笔记一元化的观点,我觉得不适合我。
我希望读书笔记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因为完整读完一本书,我可能要好几天,每天针对读的内容写下笔记。要是把每天的随想或者相关书籍的其他信息也写进同一本笔记里,想翻看读书笔记的时候很难找到,容易被淹没在繁杂的信息里。
我打算把读书笔记单独写在一个本子上,想看的时候,哪本书总共读了几天,每天有何收获一目了然。
最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1、写购物清单能发挥什么作用?
2、怎样读书才算真正有效?
3、写读书笔记对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下面是我的最新想法:
通过学习列购书清单,让我买书不再盲目。不再因为书店里琳琅满目的畅销书目轻易打动而冲动购买。拿着购书清单去书店,直接有目的选择自己真正想要去读的书,目标明确,资源也不浪费。
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书的内容。然后动手做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想,对书中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印象才更加深刻。
关于笔记法我比较喜欢“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先原文摘抄,再写下自己当时的阅读想法和观点,为将来重读作对比和日后写作提供素材。这个方法对我启发最大。
除了以上问题的解决,我还获得了意外收获,让我豁然开朗。这本书的第5章,作者提到了让读书体验更加充实的19个技巧。其中第7条把名著放在枕边,我觉得这个特别棒。每天睡前去感受它,日久生情激发对它的兴趣,每天要是能读上几页并加上自己的思考,日积月累下来,也是很了不起的习惯呢!
关于边撕边读,我目前做不到。我对书籍有洁癖,以前都舍不得在书上做标记,自从参加读书营才慢慢学着在书上划线贴标签,近几天也慢慢的开始实践折书角。因为我体会到一本书只有读过的痕迹,才富有成就感。也许随着时间的积淀,我会去尝试一下撕书带来的轻松感。
我的行动改变:我现在在客厅的沙发上、电脑桌上、枕边都放着书,并且已经给我带来了好的体验。比如说我在晚上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利用间隙我可以坐在沙发上随手打开一本书翻看几页,又或者我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在等待期间随意的浏览一些图片,以此改善当时的心情,还促使自己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