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每个职场人士都会迈入的一个人生阶段,从之前忙碌、紧张、规律的工作环境退下来,很多老年人会觉得无所事事,随之而来的孤独感、失落自卑感、情绪急躁、多疑等心理疾病也开始慢慢困扰他们退休后生活。也有一些人,很快调整好心态,开始新的生活,他们读书、写作、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健身,约几个好友一块游行,生活多姿多彩。
也有的老人因为子女非常孝顺,觉得父母干了一辈子,应该在家享享清福了,于是他们用“孝顺”捆绑了父母。本来在单位独当一面的父母,退休后就让他们养了起来,什么事情都不让做,出个门子女也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真的把父母当成了“老小孩”。
去年我们几个好姐妹一同退休,其中两位姐妹就是被儿子“养”起来了。
刘楠:56岁,退休前在人力资源部,负责保险、离退休人员审批等工作,经常一人坐车到市劳动保障局办理相关业务,在单位独当一面。退休后除了在家帮着儿子带孩子外,儿子媳妇什么都不让做。听另一个退休姐妹晓丽说,今年5月份我还在美国,她带刘楠参加朋友(也是刘楠朋友)公司开业庆典,说正好一起去森林公园转一转。从她开车接上刘楠后,一路上儿子打了好几个电话,一会儿一问到哪啦,等到了刘楠给儿子发个信息告诉到了放心吧。儿子接着电话又打过来,问这个公司干什么的?别让人家忽悠了什么的。我听了很好笑说:这孩子真以为他妈老了,要知道他妈比他经历、阅历的多得多啦。晓丽说从那以后她都不敢再叫刘楠出去。
宝石:55岁,今年元月退休,退休前在档案室工作,每天自己开车上下班。去天津、北京、河北都是自己开车,而且还和朋友一起自驾游过,可是已退休也被孝子捆绑了。除了跟亲家倒着帮着带孩子,每天就是在家收拾家务,出门买个菜什么的,一旦去稍微远点地方,儿子就要开车送她,或者让她搭车,说是路上车太多,怕他妈不安全。朋友约着出去玩总是没时间,在家看孩子,要么就是儿子媳妇不放心她出去。
通过她们两个的例子,两个孩子确实孝顺,但孩子们是否想过,他们这样做无疑是加速了母亲的衰老进程,过去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处理,买东西什么的也是自己去买,如今想买什么孩子给买回来了,想去哪里孩子们带着去,一切不用操心,慢慢地她们不再动脑,一切依赖孩子。
比起她们,我还算幸运,没有过早的被儿子养起来,相反在我没退休前儿子就鼓励我,退休后多出去走走,不要在家里呆着,如有可能最好干点什么,不然歇下来会不适应的。我感谢儿子给我的鼓励和建议。
没退休前我就思考过这个问题,退休后我应该怎么生活?我给自己做了个五年的规划。
第一,为自己准备一笔养老金,除了退休金外,我退休前为自己买了一份养老保险,到了六十岁,每年拿出1万元,加上退休金跟老伴旅游一次。
第二,婆婆八十多岁需要照顾,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如果条件允许,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
第三,孩子如果需要帮忙的话,每年会抽出一段时间去帮着照看孙辈,但时间也许三个月,最多不超过半年。
第四,圆儿时的写作梦想,多读书,多练习写作,用笔回忆过去,记录当下的生活。
第五,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学习书法和绘画,调心静气,陶冶情操。
第六,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和其他活动。
第七,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结构,科学养生。
第八,多与家人团聚;多与老朋友、老同学聚会或者联系。
第九,与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第十,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冷静,要用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以上十条,除了老人需要长期照顾,不能上老年大学外,再就是不能帮着照看孙辈,最多一年能给照顾一到两个月。其他我都在一点一点践行。每天感觉很充实,甚至比上班时还要紧张忙碌,没有一点退休后的失落感。
因此我在这里呼吁那些已经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同志们,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不要过早的依赖孩子,孩子们有他们的工作和家庭,在我们身体还可以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孩子们。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适当的给予帮助,但不要参与,更不要替孩子们做主,在适当的时候就要选择退出。
对退休老人的几点建议:
第一,对退休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不管职位高下,人总有退休的一天,这是生命历程中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
第二,让心理与行为提前到位。在退休之前,适当地少管事,提前过渡。
第三,多观察社会现象,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和特长。
第四,要善于学习,要抱着老有所用、老有所学的态度,不可产生学了没用的观点,不求上进。
第五,要丰富老年生活,扩大自己的社会圈子、朋友圈子,重新形成新的生活范围,了解不同的生活,充实生活。
第六,如果经济允许,还可以结伴旅游或参加钓鱼、爬山等活动。
对孩子们的建议:
第一,不要过早的把父母“养”起来,有些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做。
第二、多与父母沟通,在言语上多安慰他们
第三、鼓励父母走出去,多运动,多与老朋友联系,多参加社区的活动
第四、鼓励父母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退休后的新生活
所以孩子们,请放手,不要用你们的“孝顺”过早的捆绑住父母,他们还不老,他们有能力去应对新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