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弃疾的壮词写起

作者: 若兮远兮 | 来源:发表于2025-11-17 19:17 被阅读0次

在我所了解的古代词人当中,我最喜欢的肯定是苏轼了。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位冠绝古今的全才,他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当中,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近来,我在翻阅古代文学史的时候,注意到了另外一位大词人辛弃疾。作为和苏轼齐名的标志性词人,和苏轼的全能相比,辛弃疾似乎更“专业”一些。同样是“文人”,辛弃疾要比苏轼要“武功”许多,这在他的人生经历当中,已经能说明问题。

历史书记载,辛弃疾年轻时是一位武艺高超的“带头大哥”,领了一帮弟兄在金国占领区作战,出生入死,曾在万敌当中,擒获了投敌的叛徒。南渡以后,由于朝廷与北方的金国已达成和议,辛弃疾这位抗金派的爱国志士遭到了冷落,无奈之下,他只能将满腔热血挥洒为豪壮词作。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带领不同届的学生,学习品析了好多遍辛弃疾的名作《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这首词当中,作者把人生归结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功业上,然而他在最末一句说:“可怜白发生。”看哪,再怎么成功的人,终究是要可怜白发生的。这就教人不得不思索,年华是如此短暂,用来赢得虚名是否值得?对于辛弃疾来说,作为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他的理想就是建功立业,忠于君王。而当自己的满腔报国热情遭到无情抛弃之后,他面对满头白发,只能在梦境中回味马革裹尸、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了。因为辛弃疾有着许多习武的经历,他的词作少了些文气,多了些豪气。再加之他长期被投降派打压,淤积在心中的郁闷,化成文字后,在豪壮中有了些许悲凉。这种悲壮的词风,一直贯穿在辛弃疾的作品当中,形成了他与其他词人不同的风格。

当然,在辛弃疾另一篇名作《青玉案》里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揭示了是人一生的最终境界。每一个人要在热闹的人群中浪迹一回,完满地体验了眼耳鼻舌身的种种丰富滋味后,才能觉悟到情味乃是在这些感官刺激之外的。那疏疏落落,年轻时觉得清冷的世界,这时反而是疲倦的心所能安歇之处。

辛弃疾被后世人称为“词圣”,他的词作,以及他的传奇人生,无不给我们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与此同时,我们在这些悲壮的文字里,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有理想的封建文人的铮铮铁骨,以及他对国家的挚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辛弃疾的壮词写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ugf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