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是微利社会。
一是整体投资回报率低,未来10年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在3%左右;二是两级分化无处不在,大部分个体的回报率(增长率)会在0附近。
但微利不代表没有希望,利润薄了,我们的人生价值观或许会从比谁更有钱的局限性跳出去,变成比谁快乐、比谁幸福、比谁有趣、比谁有爱。
比如买房,未来10年,大部分中产家庭的财富支柱还是房产,但房子的投资属性占比会不断下降。而城市是否宜居,周边是否方便,小区是否舒适,物业是否贴心,房屋居住的消费属性日益重要。
谈及微利,一杯星巴克咖啡三十元,一杯瑞幸九元九,年初刚刚开业的库迪咖啡最低八块八,瑞幸、库迪是不是微利?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22年,单杯价格更高的星巴克在中国的营收下跌19%,同期瑞幸增长52%;2023年年中,瑞幸自营门店的利润率为29.1%,比星巴克高出近12个百分点;达到万店规模,星巴克耗费了34年,瑞幸只用了6年。
与美产星巴克相比,国产瑞幸、库迪有三大竞争力:
第一,一目了然的低价优势,咖啡带奶加包装不超过10元,但这一点只是表象。
第二,推陈出新的爆品。瑞幸的椰云拿铁、碧螺知春拿铁、酱香拿铁,出来一个大卖一个,而星巴克似乎就没出过什么爆款。
第三,数字化的降维打击。瑞幸开店根据大数据选址,店里设备都是物联网产品,能实时收集物品消耗量、交易情况等全部运营数据,这才是关键。
今日读书:香帅《钱从哪里来5:微利社会》。
数字化、网络化的加持,让中国社会的运营成本不断降低。举例来说,以前培训学校一对一的雅思教学,单课费用500元起,但使用语言学习软件的聊天机器人,一节课的成本可能只有以前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网络平权,我们普通人也能利用AI(人工智能)工具,实现之前富人才能享受的优质服务,哪怕只能达到七八成。
难怪美国《大西洋月刊》将AI协作能力称为“本世纪最重要的职业技能”,不想被刀所伤害,不妨买把刀防身。
精英社会注定了大部分人是尘埃,但在颗粒度更细的数字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身的幸福,都有机会获得生命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是,在微利社会,我们需要放平心态,但绝不躺平意志。
面对滚滚而来的AI洪流时,如果我们能不断学习,与AI协作,乃至让AI为我所用,并利用网络放大个人的比较优势。
那么,即使我们是尘埃,也能被加速成高能粒子,在时代的阳光下熠熠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