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领读的是《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书中最打动的我只有2个地方:
第一、读书的思考框架;
第二、读书的辩证思考。
尽管本书里也介绍其他很有用的东西,但是把这两点掌握透彻了,相当于读了10本以上好书。
如果你也读过这本书,相信也对秋叶大叔的读书方法感到惊叹,他的读书量,一年150本书,最高峰值是2年500本;他的读书方法(炼读法、逆读法、诵读法、闲读法等);他的拆书模式(先解读、谈实例、自己的应用、拓展思考),无论哪一个拿出来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学习。
不过千万别着急,当我们一头扎进去学习单个有用的知识点时,很不幸的告诉你,我们又陷入了“老鼠赛道”,所谓的老鼠赛道就是一只老鼠努力在圆圈里奔跑,无论跑得再快也逃不出去。
这么说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模型,于是每次都是东拼一个、西凑一个,结果自己的思考模型是各种思想的大杂烩,可能你会觉得这也不错啊,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造就了秦朝的文化灿烂,各种名人横空出世,比如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孙武、墨子等等。可是你别忘了,这些大家基本上都是一个流派的,你看过有谁成功跨界了,而且彼此之间往往是观点鲜明对立的。
《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在受伤之后,各大魔教人士给他治病,结果体内各种真气乱飞,相互打架,差点走火入魔;同样。《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受了“玄冥神掌”后,体内也是两股真气相互打架,弄得他痛不欲生,后来多亏神医胡青牛给治好了。
这个方法很牛,那个方法也很牛,于是你今天接受了这个,明天又采取了那个,可是到头来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用哪个,或者也不知道该相信哪个。这恐怕是很多人最大的问题。
比如今天接触了主题阅读,太牛了,彭小六就是靠这个成为大咖的,那么我也用主题阅读法;明天看《高倍速阅读法》里面“一目千行”,多么神奇,还有行动派大力提倡,那么我也去用这个影响阅读法;后天又听说彭小六创立了一个“洋葱阅读法”,业界传说很牛,于是也去学这个。试问到最后,拿起一本书,你会用哪个方法呢,主题阅读、速度法、精读法、洋葱阅读,估计在脑子里先要干上一架,最后挣扎着选择一个最信任的,不过没过几天,又喜新厌旧了,改投新的门派了。
其实,读书的具体方法都是投巧的事情,而读书确实较真的事情,而且还是需要时间积累与沉淀的。就像秋叶所说,读书更像是搅拌器而不是盛水器,盛水器容量有限,装多了就溢出来了,而搅拌器则是把各种营养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风格。不过这个类比有个不足,那就是搅拌器更容易让人选择把百家思想混在一起,最后成了浆糊。我们更应该注重在自己的风格下,有选择性的搅拌。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做一个草莓味的果汁,就不要往里面放黑胡椒或者辣椒酱了,甚至你放了虾酱也会破坏风味。
我们的选择标准来自于框架思考,比如读书框架、专业框架。
我在图片里附上了我的读书框架,仅供参考,至于你自己的框架还是需要你亲手搭建的。
至于辩证思考,我们放到下一期继续细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