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

作者: 371f4714903f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11:14 被阅读5次

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与人交流时存在着非自愿的重复、停顿、拖长。患有口吃的人,因此而烦恼、焦虑和自卑,都在想方设法地予以克服和掩饰,并不惜花费重金地寻医问药,以矫正自己的语言功能。

口吃虽然说不是一种要命的病,但只要是病就绝不是一件好事。我的一位关系非常要好的同事,1982年中专毕业后分配至古交矿区工作,为人老实忠厚,工作成绩优异,是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可因为有此缺陷,不论在工作、学习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就连搞对象也十分的困难。看着他孜孜不倦地按照矫正教材一字一句地练习朗读,我们既为他担扰,也为他感动。可是,几年的矫正治疗,在我们的印象中只能说是收效甚微。由此可见,口吃是一种顽症,彻底根治十分困难。当然啦,也有人因为特殊的机缘而临时患上口吃。记得1990年秋天,我所在单位的一位年轻人,受单位委派跟车前住西安风机厂拉运设备,长途跋涉一周时间回到厂内,人们发现他患上了口吃的毛病,弄得十分尴尬。原来,卡车司机有口吃的毛病,一路走来,免不了彼此交流,话来话去地把他也给传染了,让他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好在回到厂内不长时间,口吃的毛病逐渐地改正过来。

以上所说的口吃病患者除了先天缺陷,就是后天被动传染,既非本人所愿,也非别人强迫。可现实生活中,还真有“顶风作案”之人,主动地、系统性地学习口吃,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有资料显示,旧京城古玩铺伙计都有行内人易得的职业病,即说话“口吃”,乃入行后为做生意专门练就的说话技巧。与买主讨价还价时,利用“口吃”说话崩字慢的特点,对买主察言观色、揣摸心理,从蛛丝马迹中分析买主的经济实力、购买欲望,从而报出有利于卖家的价格,牟取最大利益。就是如今的个别演员,也在刻意地模仿类似人群的生理缺陷,以达到提高演出效果的目的。这与古玩铺伙计有异曲同工之效,但也存在着歧视某类缺陷人群的嫌疑。据传,国内某位红的发紫、风头正劲的演艺大腕,去国外演出期间,就因存在歧视残疾人的现象而遭到观众的抵制,铩羽而归。

古代中国兵法“三十六计”中浑水摸鱼、瞒天过海、假痴不癫等计策之中,都有扰乱视听、对敌示弱的成份,均以制造“假象”和“烟幕”,迷惑和诱使敌人放松警惕、麻痹大意,从而按照自己的意图进入预先设下的圈套,达到预期的目的。看来,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正反两个方面,面对缺陷和不足有人避之不及,刻意掩饰或矫正,以图达到掩人耳目之功效;有人却趋之若鹜,刻意学习和模仿,以图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真是奇哉怪哉,去北京到了上海。

相关文章

  • 口吃

    小时候不懂什么是口吃,看崔永元的节目,他有时候话说到一半会顿一下,便满心以为那就是口吃。 长大后和前女友在餐桌上口...

  • 口吃

    我有口吃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时 这种状况更明显 我第一次认识你 说第一句话时 就尽量把词语排列整齐 让它们平稳有序地...

  • 口吃

    你要知道,口吃不是一种病。不过是 词语在通往意义的旅途上迷路了而已。 当政客被刁钻的记者逼问, 羞怯的青年面对心上...

  • 口吃

    “嘟~嘟~嘟~” “您好,宽带公司,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我......我......我打电话” “关于.......

  • 口吃

    我…我…我…我不是口吃,我只是没想好说啥而已啦! 宝宝1岁后逐渐会说一些词语, 到了2岁,大部分的宝宝可以表达自己...

  • 口吃

    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与人交流时存在着非自愿的重复、停顿、拖长。患有口吃的人,因此而...

  • 决心

    改掉口吃,不改口吃誓不为人

  • 超越口吃才能矫正口吃

    作者:朱贵东 通过研究我发现只有超越口吃,我们才能矫正口吃。传统的口吃矫正理论主要...

  • 小孩口吃,长大会好吗?

    小孩口吃,长大会好吗? 大部分“口吃”会自愈。8%左右的孩子会出现口吃,但随着长大,大部分口吃会逐渐消失,仅1%左...

  • 口吃知多少?

    关于口吃的一些认知误区: 1.口吃不是情绪问题。 2.口吃不是焦虑引起的。 3.口吃不是由于家长过分关注讲话引起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口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ze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