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作者: 乐知2018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00:00 被阅读0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最近每天都要去平台学习,一开始内心是抵触的,后来发现里面也有不少有内涵和品位的节目。今天看了一集《指尖上的传承》,记录的是工艺美术大师宋世义制作以梅兰芳为主题的美玉的过程。解说词写的很棒,收获颇多。

      制玉的过程分为议,绘,琢,光四步。

      议,就是了解玉的特质。每块玉料的种类,质地,颜色,各不相同。宋师傅千挑万选,最后选了一块形状颜色都很特别的和田玉。

      绘,就是在玉石上进行工笔绘画,要求细致入微,丝丝入扣。当然之前还要潜心构思。这块玉的主题,宋师傅已经酝酿了几十年,具体构思也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宋师傅认为梅派艺术与玉石有着深刻的关联。玉石温润,浑厚,内敛,梅派艺术朴实,敦厚,不过不及,中正平和,两者相得益彰。

        琢的过程是最辛苦的,对体力,精力,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如果遇到玉石中的杂质还要进行再创作。南派玉雕讲究纯粹,不惜废料,北派玉雕则更倾向于因材施艺,更突显一种随物赋形的巧思。歌德说过,艺术巨匠是在限制中表现自己。宋师傅的因材施艺极为巧妙!

        最后一道程序是抛光,这也是玉雕工艺的点睛之笔。通常要用细到极致的砂条打磨几十万次,才能呈现出玉石的润白和造型的韵味。

        经过如此精心的创作,最后的成品令人惊叹!这样的杰作,宋师傅还有很多,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古典和时尚,选料多样,题材非常广泛。他现在的信手拈来是几十年磨砺的结果。宋师傅说,几十年磨玉的经历实际上是在琢磨自己,琢磨人生。正因为如此,一块玉石才会有了生命吧。

        中国的玉文化自文明之始便绵延至今。玉石中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那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文化品格。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相关文章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有佳句:“瞻彼淇奥(yù),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琢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最近关注了一个《诗经》共读官方帐号,读《诗经...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文/都人士 写一篇文章,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文章的题目,到文章的结构,到文章的每一段落,到文章的每一句话,甚至每...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为什么问孔子这个问题呢...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原指骨角、玉石的制作,以形容一个人的文采好、有修养。 第一次见这句话,不...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学乃从外物,知惑通疑,有所觉悟;习乃发内心,熟技省身,反复为之。学习不易,更无定法,未有捷径,唯恒与持难至焉。 恒...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自以为算个嗜书之人。书看过不少,早先一心关注内容精彩与否,狼吞虎咽的吃相只能叫翻书,和读书差了有孙大圣一个跟头的距...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真的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开心的事情还是想分享出来。其实现在的我仍很迷茫,一切都太未知了,一切甚至零都不到。我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zh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