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艘船下了海。皮囊为舟苦海浮沉,灵魂为帆驶向远方。
《皮囊》是作家蔡崇达以亲身经历为素材,用一种客观的方式描写亲人和往事的散文集,本书是有对父母亲人的缅怀,是对故乡朋友的关切,对死亡的探讨等等,如同小说一般,将感情与事件娓娓道来。

在一生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们,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产生的不同的影响。我们的皮囊在其中浮沉、游走,遇见人、经历事,最后,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仍然不知疲倦、满怀热情的跳动着,感悟着,提醒着我们这就是生命、这就是生活!
生活的基调永远是悲怆的。《皮囊》的残疾篇就是一个缩影,贫穷的家庭本就艰难,父亲的残疾更是雪上加霜,但是一家人并没有倒下去。刚开始,父亲仍然坚挺,相信自己或者说是欺骗自己一定可以恢复过来,每天出门走走,锻炼,拖着那一半都没有知觉的身体往前挪动,终于,在那个台风的天气,他发觉了自己的无力,发觉了自己完全是个废人,彻底的被病魔击垮了,他倒下了!
第二天,台风还在,他已经不想出门也不开口说话,甚至,他也不愿意起床了。躺在床上,茫然无措的样子。没有声息,但他的内心里某些东西确实完全破碎了。这声音听不见,但却真实地弥漫开。而且还带着味道,咸咸的,飘浮在家里,仿佛海水的蒸汽一般。
在去完海边,了却心事以后,父亲彻底放弃了活着的希望,一心等死,甚至开始自暴自弃,把自己当做小孩,随心所欲的做事情。
这个时候,家里的情况渐渐好转,儿子的储蓄也逐渐增加,开始想着去美国治病。但是,父亲却在一次摔倒后走了。望着父亲的遗体,破口大骂的儿子内心极度痛苦,约定好一起坚持下去的父亲,偏偏在即将可以去美国治病的前夕走了。
那是冰冷而且僵硬的手。我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大骂着,你怎么这么没用,一跤就没了,你怎么一点都不讲信用。父亲的眼睛和嘴角突然流出一条条血来。亲戚走上来拉住我,不让我骂,她说,人死后灵魂还在身体里的,“你这样闹,他走不开,会难过到流血水,他一辈子已经够难了,让他走吧,让他走吧。”
最后,父亲还是走了,再大的不舍也换不回来了。不过,走了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父母之间的爱也是《皮囊》中感人肺腑的一篇。在父亲去世之后,房子快要拆迁的关头,母亲却一心想要把房子修好,外人只道是母亲好面子,但是儿子知道,那是母亲对父亲固执的爱的表达。
事实上,直到母亲坚持要建好这房子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过来,前两次建房子,为的不是她或者我的脸面,而是父亲的脸面——她想让父亲发起的这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健全和完整。
因为贫穷,因为残疾,父亲一手建立的家庭在别人看来总是残缺的,总是不完整的。因此,母亲执念于房子,寄希望于一个完整的房子能让整个家看起来健全一些,这也就是她对父亲的爱。
在《皮囊》中的厚朴一文中,蔡崇达表达了对朋友厚朴的怀念和感慨。厚朴是一个有梦想,并且一直在追梦的人,他随心所欲,用生命在追求着一种热烈的想象,最后,幼稚的梦想一步步被现实所击破,厚朴也因之自杀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努力的去追求梦想,人们往往会随波逐流的融入世界,抛弃那些所谓的理想。但是,总有一些坚定的人,他们用一种最简单的感情也是最热烈的感情去追逐梦想,永不停歇。尽管往往会备受打击,但是那份纯真、那份努力、那份真挚而热烈的心值得人们尊敬,因为,在他们身上,也承载了我们自己的那份热情!
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他乡还是故乡,一直都在变化,世事无常,人生难料。在尘世之中,我们逃不开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等等苦恼,皮囊就在苦海中浮沉,也在苦海中遇见和经历。无论如何,唯有灵魂一直在感受,在感悟,在探索生命的意义,每一个灵魂都在热烈的走向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