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从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先生的微博中学习到了如何辨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刚好最近在马靖昊先生的书中也有看到财务造假的部分,故将牛、马二位的观点加上我自己的思考总结如下,分享给你。
有很多朋友会买一点股票作为投资,但是如果我们对所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一无所知,那这样的投资真的是太胆大又盲目了。通过牛马二位我认识到原来上市公司造假是如此明目张胆,比如绿大地把某项近6000万的资产“不小心”重复计算了,导致资产虚增6000万,比如通过自己偷偷刻章在询证函上盖伪造章是真实存在的(以前考审计的时候还想哪会发生这么弱智的问题),甚至有公司连审计报告都是自己伪造的,在这样一个混沌的股市中我们如何能够依然保持淡定,如何能够擦亮眼睛?增加自己的知识才是最好的出路。
做假账一般是朝两个方向来的,一个是虚增利润让报表好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需要把报表打扮的好看一点,这样股民就会觉得这家公司真不错,值得投资,越多人买他们的股票,股价就越高,公司也就越能圈钱。上市公司就像一位姑娘,家里可能乱糟糟的,出门还是要打扮的光鲜亮丽。造假另外一个方向是把利润做低一点,最好是亏损,这样就不用交企业所得税了,这通常是非上市公司的把戏。
财务造假太长不看版:
1.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少于净利润。很可能利润都是造假来的,所以钱都收不回来,全部放在应收账款里,所以表现为利润很高,实际没钱。
2. 诡异的政府补助。一些股东会通过把钱打给某机关单位,通过各种补助的形式发放给企业,这样就成了净利润的一部分。
3. 大存大贷。存款很多,贷款也很多,这说明存款很多都是虚假的,而贷款都是实实在在欠别人的钱。
4. 异常的费用率。费用比例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有可能是把费用藏在关联方那里了,而收入全部都记在自己名下。
5.利润率违背常识。一般行业毛利率是40%,净利率20%,但尔康制药的净利率是85%,你说假不假?
6.产销量与收入增长不匹配。产量和销量都相比以前没有太大变化,但收入却大幅度增长,有可能是涨价了,但是别人都不涨价,独你一家涨价,你说假不假?
7.境外收购和收入增长过多依赖境外,眼花缭乱的海外并购,很有可能购买的就是自己的关联方。
8.复杂难懂的公司结构。
9.财务大洗澡。1月底大规模的商誉减值雷暴就是这个把戏,在行情不好的年度,一下子让公司亏个够,甚至提前把下一年的费用也算到今年来,让下一年的业绩看起来好看。
10.管理层集体顶格减持。就是管理层集体抛售自己公司的股票,如果公司好,谁会集体抛?
财务造假迹象一: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少于净利润
这里要介绍一个概念,现金流就是钱的学名,经营性现金流就是正儿八经开门做生意的钱的进进出出,除了经营性现金流,还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简单来说就是钱太多了要拿出去投资或钱不够花了要去融资的部分。我们在看一家公司好坏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它的经营性现金流,也就是它打开门做生意是否赚钱。
考虑到折旧等因素,健康的经营净现金流总会大于净利润。现金流小于利润未必是造假,但却提供了一个检查造假的线索。最常见的作假手段就是通过增加关联方应收账款夸大收入和利润规模。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成立很多公司(或者不成立公司,直接伪造),但是不告诉外界自己和他们有关联关系。在账面上和这些公司发生交易,因为是虚假交易,钱肯定收不回来,就都挂在应收账款上,或者是把钱在自己的几个银行账户上倒来倒去。因为交易都是假的,利润表上收入大、净利润很漂亮,但你会发现公司的现金流(也就是钱)并不会增加。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不会假的太离谱,上市公司通常都被要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他们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会对应收账款的余额和当年的交易额进行函证,简单来说就是给这些公司发信件要求他们确认金额是否正确并且加盖公章。如果这些公司都是虚构的,那么就会查无此公司。
有时候上市公司会刻一大堆的章,伪造别的公司甚至伪造银行的章,所以会计师事务所要求函证的邮件坚决不能过被审计单位的手,因为很容易被篡改。但是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一起玩猫腻,那股民肯定是无法看出来了。 之前有一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把函证直接交给公司的CFO寄送,CFO直接自己刻了一堆章,自己盖章了事!
在著名的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达1000亿美元,2001年1季度营收增长4倍,是连续21个盈利的季度,但是2001年2季度公司就突然亏损了,而且还是巨额亏损达6.18亿美元!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为他们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两者长期合作了十几年,安然公司中有100多位员工来自安达信,包括CFO,所以此时安达信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为了利益包庇安然公司舞弊造假,最后无奈中安达信毁灭了安然公司的资料,最后安然公司和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这两个行业巨头双双倒闭。
还有个例子就是绿大地公司的造假案。其实公司包装上市多多少少都会有造假的成分,这些公司会聘请一些专业人士对他们的财务报表进行包装,比如增加资产折旧年限、把一些应该费用化的项目计入到资产里,大多数公司都会比较隐蔽,但绿大地公司就十分猖狂,他们用财务人员“不小心”这样荒谬的理由把一项资产加了两遍,将资产多增加了六千万,并且在上市后他们的两大客户也莫名其妙的注销了,这肯定是绿大地自己玩的猫腻。同时绿大地的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变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三次,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财务造假迹象二::诡异的政府补助
上市公司粉饰报表还有的方法就是通过政府补助来实现,公司马上就要发生亏损了,这报表可真难看怎么办。如果股东注资就直接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初始投资那里体现,而不会反映到利润表里,因为这根本不是利润!有的股东就把钱打给某政府,以各种名义打给公司,比如税收优惠、减免利息、节能减排补贴等等,这样上市公司就可以将这一笔款做到营业外收入里,净利润一下子就会上去。 所以我们要关注在公司正常经营之外有没有大额的营业外收入。
财务造假迹象三::大存大贷
假如公司账面常年存有上百亿、几百亿现金的同时举借更大规模的债务,只能说明:要么现金不存在,要么被质押后挪作他用(不在上市公司),这个也就相当于一个特别有钱的人却一直在借钱,那么他的有钱一定是装出来的。当然大存大贷指的是至少连续两至三年以上持续出现,因为刚刚发生的借款必然大部分存在银行账户。
财务造假迹象四:异常的费用率。
以管理费用率为例,假设行业内一般企业为10%,而某家企业只有5%,这无法令人信服。适当的节约是可以理解的,差距过大应该是隐瞒了费用。
被隐瞒的费用,可能是在上市公司之外的关联公司支出(就是说收入都放在自己的公司,但是费用却放在别的公司,这样上市那家公司就只有收入,费用极少了)这种方法是不是很脑残?但是如果隐瞒5000万费用可以上市融资10个亿,你干不干?你不干,贾布斯可是干了!乐视网在上市之前,行业龙头优酷、土豆大幅亏损,而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却已经实现了连续三年盈利。
被隐瞒的费用,也可能被计入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并最终形成莫虚有的固定资产。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改变折旧、摊销计提方法等减少成本费用,虚增利润。
异常的费用指标还包括人均工资、制造费用异动等。如人均工资年度间大幅波动,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却大幅下降等,都无法自圆其说。某化工企业2017年就做了这样的事。
财务造假迹象五:利润率违背常识。
无论是毛利率还是净利率,一般是行业龙头居首。当行业龙头的毛利率是40%,净利率是15%时,而一家三流公司却分别达到60%、20%以上,这就违背了常理。目前美日等成熟市场制造业一般利润率3-7%;中国等新兴市场因为人力成本低廉,可以达到7-15%。太高了,除非是医药、高科技等纯技术性行业,否则基本可以确认作假。
这方面登峰造极的例子是尔康制药,其柬埔寨子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7.18亿,净利润6.16亿,净利率85%!这生意,全球绝无仅有吧?但是,一大批公募基金可都是信了。当年年报显示,除帅放文外,其余9大流通股东全是知名公募和投资公司。所以说一些金融机构我们也不能相信呀,做判断要用我们自己的脑子,而不是轻信别人!
目前正被市场怀疑的三安光电,其净利率率常年保持在30-60%之间,即使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还是高得离谱。
财务造假迹象六:产销量与收入增长不匹配。
这个是很简单是吧?不匹配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涨价。但是同行都没有涨价,也你在产销量原地踏步的时候,收入、利润却大幅增长,不是造假是什么?这方面大家可以查看一下长生生物2015-2017年产销量与利润的关系。与之类比,没有“涨价”的是新三板的成大生物。好在疫苗批签数量在中检院是有公布的,无法做假。当没有第三方产销量数据时,打假难度就大为增加。
财务造假迹象七:境外收购和收入增长过多依赖境外。
境外收购或者境外投资,均无可厚非,也是中国实力的体现。但是一家企业股价一下跌,就停牌宣布资产收购,并且收购对象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境外企业,你该不该怀疑?这方面康得新可是不止一次做过。
同样,一家公司境内收入增长有限,境外收入却连年大幅增长也要小心。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市场需求基本同步,过于异常一定要小心,尤其是在境外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现金流的严重不足。
财务造假迹象八:复杂难懂的公司结构。
无论是股权结构还是子公司布局结构,都应该是清晰、合理的。过于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公司布局结构,都是试图在隐藏什么。当你有10家子公司时,也许还能叫得出名字;如果有30家子公司,还能叫得出每个公司的名字吗?连名字都搞不清楚而大量设立,意图或在?
财务造假迹象九:财务大洗澡。
“财务大洗澡”的意思就是在经济环境不好或者必然亏损的年度,把一些平常年度不敢计提的费用一次性计入,或者提前计提下一年费用,以便让下个会计年度的利润维持高增长,从而推高股价。另外一些业绩天花板已现的公司,会在某一年度留存收益、做低业绩,而在下年度恢复高增长假象。两种方法殊途同归。存在“财务大洗澡”行为,一方面说明以前的财务数据存疑,另一方面以后年度的数据也被操纵。假如“财务大洗澡”行为被会计事务所认可,那么事务所的操守同样值得怀疑。巴菲特说:蟑螳绝不会只有一只!
财务造假迹象十:管理层集体顶格减持。
任何时候管理层的减持都是合法、合理的,无可厚非。但当业绩大增的同时,管理层却抛出了集体顶格减持(不超过持股1/4)计划,那么就值得怀疑,或者至少管理层认为增长无法持续了。少数公司父辈创业者已老,交班前会做出非常漂亮的业绩,随之老一代创业者集体顶格减持,此类公司也需要慎之又慎。
中国的股市水分多多,我们需要增长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见识,在选择股票时才能擦亮眼睛。也许有人说我根本不买股票,但是我们作为在这个市场经济中存活的一员,对我们身边如此重要的事情视而不见说不过去,就好像我们身边站了个巨人我们一直对他忽略不合适,我们需要多做一点了解,万一有一天自己技能增长投资了一家好公司,资产翻了几十倍也是有可能的呢。在陈志武教授的《24堂财富课》这本书里就提到他投资了常州天合,股价翻了50倍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