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老姐在群里连续砸了好几条消息,对老妈来了一次,真情告白。有图有故事,请看。
我不想撒谎
眼见可不一定为实。
事情还得从一篇作文说起。那天老姐照常让阳阳写文章。也许是写了一个暑假,有点倦怠了,再加上没有什么话题,孩子自然抗拒。阳阳翻了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给老姐,交差了。
老姐炸了,小小年纪,竟然学会撒谎了?更让老姐炸了的是,批评这么几句,就敢明目张胆,不爱妈妈了?
我回复,这么敢于表达,多好啊,小时候你被揍挨批的时候,也无数次不爱妈妈,只是你没说。
我们那一代,父母是绝对的权威者。一言不合,棍棒伺候。都没等到棍棒呢,父母大喝一声,我们那小脾气就收敛了,谁敢造次。
再说了,一天一篇文章,小孩子哪里受得了,写文章又不是做算数题。这么折腾,孩子那点灵性都破坏了。以后写文章,也染上了无病呻吟的毛病。
老姐不砸信息了,不说伤心了,要面壁。我回复,面壁是手段,思过才是目的。她发了个砸我的表情。
经常有家长咨询很多关于孩子的状况。我每次都用心回复,给了建议。妈妈们点头如捣蒜,但能真正思过,用心与孩子沟通者,太少。
这个时代的信息太满,妈妈们接触到的各类育儿文章铺天盖地,有时候张口就成了“专家”,对待教育上,显得非常“专业”。可事实却无情地证明,看了那么多文章,学了那么多招数,在教育孩子时,好像都派不上用场。那熊孩子,油盐不进,惹得你频出大招,总想治治他。末了,没治到他,你一身伤,就像老姐。
根本还是在于与孩子缺少高品质的沟通。你不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你也根本不在意孩子那些稚嫩而真实的想法。
有个老师教孩子一加一等于几的算式,举了个例子。老师给你一个苹果,同学给你一个苹果,你有几个苹果?三个。老师见行不通,再换个方法。你有一个苹果,老师再给你一个,现在你有几个?三个。老师耐着性子引导,一个,再加一个,是多少,两个。那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呢?三个,老师你看,我兜里还有一个,早上奶奶放进去的。
大多数时候,你总是眼见为实地去教育孩子,可事实是,孩子眼里的世界,跟你眼里的世界,不一样。如果你没有耐心蹲下来,看看他们的世界,你无法与孩子进行高品质的沟通。
几分钟后,老妹也回复了,说自己小时候撒谎,就是因为动不动就要打她,骂她,哪个小孩子不怕。
老姐没了脾气,拍了张面壁的照片,不知道认真思过没有。
父母是孩子的引领者,第一沟通者。你拥有什么样的眼界,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每一次的尊重,理解,积极沟通,给孩子注入的是向上的力量,他学会了敢于表达。而敢于表达,是孩子探索大千世界的开始。
在孩子年幼之时,有人能尊重他,长大后,他便学会了尊重他人,而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孩子学会爱的过程中,有人真诚爱他,他便学会了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有品质的沟通,是塑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决定性的一环。如果不是为了保护自己,孩子很少会撒谎。而不善于沟通的父母,强势的父母,会成为促使孩子撒谎的罪魁祸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