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尝试过一次打破自己的“框”呢?
还记得前年找出租房的时候,自己去中介找房子。中介陪着我逛了两天,我都没找到满意的房子。而在这之前,自己已经逛了大半个月了。总是觉得各种不满意,担心有各种风险。
迟迟拿不定主意,估计中介也是快疯了。后来,还是老姐去看了一间房子,觉得还不错就定了下来。其实如果我去看的话,估计又会不满意。因为觉得光线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太阴暗了,生活会很压抑。
于是去年换房子的时候就是,坚持一定要找到让自己满意的房子。自己一个人看了大半年,整个办公室都知道我在找房子。
刚开始还会问,后来就习惯了说看你这样子是今年都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咯。纠结了很久,总是没有勇气去尝试一般般的房子。尽管也知道没有十全十美的房子,但就是不甘心。
但上周,我只纠结了2天就把一间房子订下来了。同事听了之后,问我要不要去她那边住,于是我又有点心动了。开始拿两间房子进行对比,犹疑和徘徊,内心也开始动摇了。
有了更多的选择之后,反而更加不知道选哪个好了。
刚好在听艺馨的天赋课程,在第一课的时候有讲到她是如何用一个表格给想要上的课程打分,最终定下课程。我自己也照着这个格式做了一份表格,最终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心里有点小失落,本来是想用数据来说服自己接受当初的选择。
但是,我觉得这份数据远没有自己的情感重要,所以,还是按照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第一次看的那间房子。小呆也说,要不再给你一个礼拜好好考虑?这么草率地决定不像你的风格啊,要不咱们再找找看?
我很坚定地说,不用了,我已经决定了。下班后就去签合同,清明放假期间就准备搬家。从看房子到搬家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让我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破除了自己“纠结”这个框,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决定下来后,就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内心早就有答案,但换做之前的自己,肯定会各种纠结,各种设想和脑补。
但这次,尽管我也还是纠结,但我将纠结的时间压缩到了之前的1/6,“迅速”地做出了决定。也算是一次微冒险吧。不将过多的时间花在纠结脑补上面,而是更准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出适当的让步和取舍。不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在幻想是否会有风险存在,而是行动起来,拒绝做拖延症患者。
要知道作为一个重度纠结者来说,要迅速做出这样的抉择,还是挺困难的。因为总会觉得还有很多潜在的风险没有考虑到,担心自己搬过去以后也会后悔。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刻意追求光线的人了,更多的是考虑便利和价格。搬到新家后,交通更便利了,还有合适的场地可以去运动。只能说,每个时段的追求不一样了。
虽然说,像是自己对现实妥协了。但是,我想,暂时的妥协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就好好地接受它吧,住久了也就习惯了。
感谢迈出这一步,成为勇敢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