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唤醒你的健康本能【皇帝内经素问篇】

唤醒你的健康本能【皇帝内经素问篇】

作者: YOLANDA_7314 | 来源:发表于2017-11-06 22:12 被阅读0次

女子到了七岁,肾气盛旺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四岁,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能力。二十一岁,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气血逐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

道家的养生之道,第一就是要求人要少发怒,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古人对心情描绘的图稿非常丰富。
不做勉强的事情,不胡思乱想,乐观愉快,保持宁静生活,这是圣人保养身体的办法。

『心』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

『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

『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 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

『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悦靠它传佈出来。

『脾』和『胃』司饮食的收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营养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

『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出体外。

『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

『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

『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

『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出尿液。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五脏与四时、五志』

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四时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怒,喜,惊,悲,恐的气候,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怒喜惊悲恐五种不同情志活动。

              『人体阴阳表』

背为阳,腹为阴。从腑脏的阴阳划分来看,则脏属阴,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都要根据疾病的部位来施用针刺和贬石的疗法。此外,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阳中之阴为肺。腹为阴,阴中之阴为肾,阴中之阳为肝,阴中的至阴为脾。

五脏六腑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他的生理活动是以精、气、血、津液这四种物质为,物质基础的。五脏主要贮藏精气,六腑则主持消化吸收和排泄。所以心、肝、脾、肺、肾被称为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被称为腐。

外感致病因素,伤害人体急如疾风暴雨。善于治病的医生,邪在皮毛的时候就给予治疗;肌肤才治,较差;筋脉才治,差;六腑才治,更差;五脏才治,非常严重,半死半生。

                『望闻问切』

色泽和脉搏,辨病症【属阴或阳】;审查五色的浮泽或重浊,知道【病的部位】;观察呼吸,听病人发出的声音,得知【所患疾苦】;诊查四时色脉的正常是否,分析【何脏何腑】的病;诊察寸口的脉,浮、沉、滑、涩,来了解【疾病所产生之原因】。

病在初起的时候可用【刺】法而愈。及其病势正盛,必须使其稍微衰退,然后刺之而愈。气血衰弱的应用【补益之法】。形体虚弱的,当以【温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

病在上的可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疏导】之法,病在中为胀满的可用【泻下】之法。邪在外表,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出汗。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急暴的可用【按得其状】,以制伏之;实证,则用散法或泻法。观察病的在阴在阳。以辨别其刚柔,阳病应当治阴,经病应当治阳;确定病邪在气在血,更防其血病再伤及气,气病再伤及血,所以血实宜用泻血法,气虚宜用导引法。


一般的人,年到四十,阴气已经自然地衰减一半了,其起居动作亦渐渐衰退;到了五十岁,身体觉得沉重,耳目也不够聪明了;到了六十岁,阴气萎弱,肾气大衰,九窍不能通利,出现下虚上实的现象,会常常留着眼泪鼻涕。
所以说,知道调摄的人身体就健康,不知道调摄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就能够注意共有的健康本能

相关文章

  • 皇帝内经   |   上卷 素问篇 上古天真论

    上卷素问篇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

  • 直灸的六个阶段

    刘医师在《直灸论》中论述了直灸的六个阶段,大家要认真参阅: <皇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

  • 《黄帝内经》——什么是素问?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与《灵枢》两部各81篇。 《素问》,什么是素问? 素,我们常听到素人,吃素,素颜,素是平常、...

  • 中医如何认识健康

    说到中医,一定要认识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怎么认识健康呢?《黄帝内经》包括两部书:一部是《素问...

  • 皇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

  • 《皇帝内经.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本章要点】 一、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有着密切关系,这是“天人相应”的观点,为全篇的中心思想。 二、指出人身阳气的...

  • 2020-04-15

    古圣先贤不虚也!--《黄帝内经》研习笔记009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说,曾疑...

  • 《内经》的养生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灵枢·师传篇》说:“人之情,莫不恶死...

  • 跟着《黄帝内经》过好春天

    这是2018年第2篇原创内容 《黄帝内经》历来被医家视为经典,它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

  • 为什么说女性49岁太冲、任脉开始衰弱?

    《皇帝内经.素问》中:“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故形坏而无子也。” 女性49岁开始绝经,生殖器官开始萎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唤醒你的健康本能【皇帝内经素问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es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