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
少则得,多则惑
似乎不太合逻辑。弄懂下面几个问题,应该可以加深理解。
常看到类似提问:
为啥我一年有300天泡健身房,却并没有看到显著成效呢?
为啥我一年读了好几百本书,却感觉一点收获也没有呢?
为啥我论文写了若干篇,建立了上百万字的理论体系,却没有获得任何成就呢?
关于健身:
少则得——真正的健身,与健身房无关。哪怕一天只坚持做10个仰卧起坐,不出三个月,必然会感受到腹部肌肉收紧的效果;
多则惑——今天玩跑步机,明天玩杠铃,后天跟健身教练勾兑情感,或者只是为了单纯应付形式化的打卡,即便住进健身房,恐怕也很难见到成效啊!
关于读书:
少则得——哪怕一年只读一本书,一天只读一页甚至一段、一句(有些经典真能一句顶万句啊),能够做到眼到、脑到、心到,将其完全消化、融合进自己的认知体系、并能在实践中运用,这就已然达到了读书的最高境界,实现了知行合一。
多则惑——若连个人的知识体系都还没建立起来,三观都尚未成形,书读得越多越杂,可能连基本的文字理解都做不到,到头只落得个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的结果!各种知识理念交叉、混杂、冲突,一不小心能整出认知失调的毛病来,得不偿失!
关于成绩:
少则得——内心专注于一个目标,不论做什么,都围绕这个点,哪怕每天积累一点点,进步一点点,久而久之,必然见到“荷花效应”的显现,得到成绩只是时间问题;
多则惑——既要财富,又要名气,还要地位……欲壑难填,啥都想要,结果可想而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