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上班,要经过一个交通要道,车水马龙,上班早高峰,会有交警指挥着交通。在那个十字路口的一角,清洁工在清理地上的垃圾,那是剥剩下鸡头米皮。经过这个点已经快九点了,没有了热闹的交易场景,城管们都上班了。
要是更早一点,六七点左右,这里会聚集很多人,骑着电动三轮的种植户站在三轮车旁边,放着一个落地称,等待着爽快的买家。买客们也没有急于入手,徘徊在各个种植户间,个个火眼金睛,颗粒是否饱满,米粒是否鲜嫩,并且是不是本地水域种植的都会影响最终的卖价。 应该是今年鸡头米收成没有往年好,品质一般,价格却涨了不少。
鸡头米能称得上水中八仙,贵是有道理的,除了营养价值高,从人工种植,到成熟打捞,再到人工剥壳加工,最终上桌,人工成本占了一部分,加上对气候水域敏感,天生娇贵,不贵才怪。剥了壳的鸡头米目前市场价大约120元左右吧,颗粒大的估计过二百了。
苏州,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鸡头米也是这里的一大特产。作为新苏州人,不尝一尝新鲜的鸡头米岂不憾哉!自己剥的鸡头米才新鲜。中秋前后,鸡头米就已经上市,我也趁早来这里凑个热闹。虽然我不太懂怎么挑佳品,也不知道里面的套路,但跟在那些熟客们后面准不会太吃亏。
刚打捞出来的鸡头还粘着污垢,犹如刚用头刨过泥地鸡脑袋。它们一个挨着一个装在一个大蛇皮袋的,一袋大约50斤左右。这边交易量起步是一袋。我挑了一袋稍微少一点的40斤,还比较嫩,个头一般,成交单价
8块,不知道值不值。驼回家开剥,去掉厚厚的外皮,拿出剥壳金手指,小心翼翼的剥开内壳,壳比较软,还是很好剥的。不过还是要慢慢剥,把米剥破了营养就大打折扣了,这也是为什么用人工而不用机器剥的原因。

经过几天的奋战,终于剥完了,称了一下米,净重4斤。对比市场价换算了下,还好人工费没有全搭进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