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鲁佳演说 视频号:鲁佳演说

哲学家保罗多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经历的每一个瞬间由两个要素组成,快乐成分和意义成分。快乐成分代表了直观的享受,而意义成分则代表了我们对某一瞬间存在的意义的感知。比如对大多数人而言,吃巧克力快乐成分很高,而意义成分却趋于零;相反,扶老奶奶过马路快乐成分很低,但意义成分却很高。
好莱坞每年都会制作四五百部电影,这可是几十亿美元的大买卖。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所谓“娱乐电影”都占了统治地位。该理论认为,电影要让观众不无聊,能兴奋解压,观众应该看到靓丽的演员和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一定要美满。
然而,总有一些优秀的电影,其成功策略并不能用“快乐论”来解释,比如《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美丽心灵》等等。除了享乐,电影中还应当出现有意义的元素。只要赋予一部电影足够的意义,哪怕电影充斥着悲伤的色彩,或者拍摄成本低到寒酸,同样可以成为一部好电影。而且,可以翻看一下过去的历届奥斯卡,问鼎最佳的电影通常意义成分要高于娱乐成分的。
意义同样适用于职场。尤其是年轻员工,他们为了能参与一些有意义的项目,而愿意暂时接受低于市场标准的工资,特别是追逐理想的初创企业,那些初创成员往往可以牺牲金钱和时间,为了未来而废寝忘食地工作;但对于一些大企业却行不通,往往需要增加享乐成分(金钱)来弥补意义上的缺失。
演讲和主持同样也适用。好的演讲通常也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结合,光有意思,那就像一部爆米花电影,听过看过也记不住,留下不深刻的印象;光有意义,就是一篇报告,枯燥乏味。既要有故事、细节、幽默和冲突,又有意义升华、总结和金句,这样的演讲才能念念不忘,印象深刻。比如我们看过的《奇葩说》,在娱乐性和故事性之后,总会有一个上价值的结尾,就是要在有意思的基础上,加上有意义,让大家有笑有泪,感同深受又受益匪浅。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享乐和意义进行适度的混搭、避免极端。如果连续看上24小时的电视,电视的吸引力也不会存在;如果你一直在为拯救世界而奉献,并禁止自己享受一切乐趣,那也会缺乏动力。
所以,意义和乐趣,这两件事最好轮流出现。如果你已经努力工作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那么就奖励自己一杯啤酒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