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蔓延了。上到八十下到八岁都在焦虑。
前者焦虑老无所依,后者焦虑题目不会又要挨骂了!更别提社会上整天被压力包裹的上班族,焦虑无处不在……
今天我们要拆解的文章就是《年轻时候的毛泽东,从来不焦虑》
《年轻时候的毛泽东,从来不焦虑》原文链接
1.标题
我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时,立马就点进去了,它有那些点吸引我呢?
首先是“年轻时候的毛泽东”,我们现在能够生活的如此幸福,他是居功至伟。
不禁好奇,毛爷爷年轻时候到底是怎么样的?
其次是“从来不焦虑”现在有谁能不焦虑呢?没有。特别是年轻人,焦虑到头秃。那么为什么毛爷爷从来不焦虑呢?
就标题而言,前后分开,它不算是最吸引人的,顶多能引起人的一些好奇心,可组合在一起让人的好奇心成倍叠加。
谁都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候,但为什么毛爷爷就不像我们这样焦虑呢?这里留下了悬念。
2.结构
文章采用对照式结构,分别写了细写了毛爷爷在艰苦困难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简写我们如果遇到相同的景象会有什么表现,二者形成对比,让人想要进一步了解与毛爷爷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3.内容
文章分成六小节,第一小节以故事来描述毛爷爷在困难时期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末尾用现代年轻人如果遇到相同的事就没有那个心态。
第二节澄清第一节年轻人为何没有那个积极心态是因为过于焦虑导致的。然后解答了毛爷爷为什么可以在这种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积极。
但又说毛爷爷这种境界太高,不适合现在的年轻人。
没有把答案藏到最后让人失去继续看下去的耐心,而是先满足好奇心再抛出一个吸引人的问题让人不由自主的往下看。
第三四五小节就是干货分享,先点出中心,然后再用毛爷爷的故事来加强中心思想的可靠性,获取读者的信任。
第六小节则是总结升华全文,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焦虑,让焦虑不再困扰着我们,最终达到毛爷爷的不焦虑。
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 ,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和必要的侦察 ,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联贯起来的思索 。
结尾再用毛爷爷的金句来告诉我们,前方已有人引路,何惧?让读者信心大增,推动读者去践行,去收获。
4.用户收获
在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收获什么呢?
1.认清焦虑的本源不过是问题。
2.我们也可以像年轻时候的毛爷爷做到不焦虑。
3 .一直焦虑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
这篇文章为什么10W+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指出绝大部分人焦虑的本源,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可是不知道的人总觉得是一座大山,而被点通透时才发现这座大山是泡沫做的,努努力就能把它搬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