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良心文学》一百贝免审核专题
心路历程‖福无双至今朝至(日更)

心路历程‖福无双至今朝至(日更)

作者: 抱璞曲谨 | 来源:发表于2020-05-27 07:41 被阅读0次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二      多云

准确一点儿说,两个“福”是昨天降临到我头上的——一个“福”是来了一份儿稿费单;一个“福”是成为“简书创作者”。这又让我的小心脏那么那么的紧张了一下——有了一点点儿小激动。

稿费转账过来了!

先说第一个,我的这个学生王子涵,是我教过的所有学生中,写作最有特色的一个。她已经在我的指导下发表了三篇作品——这也是她在“国字号”发表的第一篇作品,这个“国字号”是《中国妇女报》。

连带着我的名字也在这个报纸上出现了——这也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字号”上,对于一个人来讲不可能不激动啊!

这个学生她的写作思路很特殊,她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着社会。作为一个农村的学生,她特别观察到农民生活的不易。

她很多作品的,深度不是看一遍两遍就能看得出来的,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学生。她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农民的辛劳,写出了农民的无奈。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感觉到她的笔触是有深度的。

我和她交流的很多,她自己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她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农民,只不过是两个收苹果的贩子,可能接触的人多了,在农民当中是属于两个有思想高度的人。

在潜移默化当中,对王子涵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不是自我贬低,也不是自我否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人也无法取代的。在她之前,我指导学生投稿发表,已经是近20年的事情了——因为所谓的“工作忙”,我丢下了这份活计。

看到她的作品见诸报端,让我有了重新指导学生投稿的欲望。果不其然。半年后就又有稿费单沓至而来。加上昨天的稿费单,这个学生已经发表了三篇作品——前前后后也经历了三年。当然她已经上高中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也不是自我吹捧,在抬高自己。其实有很多的学生的作品达到了发表的级别,但是有很多老师,不愿意去从事这件事情。

这的确是一个费时费力的事情——“百不中一”是投稿中的常态。可能我发出的稿件也超出了这个比例。要是能够“百中一”那说明我的教学水平是极高的。

另外一点我的确也是没有时间。在学校中,我一个人的工作可以是三个人甚至更多的人来完成的——两个班儿的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组长;美食社团的负责人;每年至少还要编写一部教材——至少三万字;

学校督导的时候,我几乎要独自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所有准备材料——学校督导的总分数是100分,我这一项是5分。那95分可能不止20个人在忙活儿,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材料,却只能由我独立的去完成。

学校工作中体现出了“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当然忙碌也是充实的,忙碌也可以提升自己。即使在这么忙碌的情况下,仅仅从18年开始,我已经知道学生投稿中了五次——有些报纸期刊不给稿费和样刊,我碰到过。

对于一个乡村中学来说,每一次学生的作品发表,都如一片安静的水面投入一个小石子——会泛起一阵阵的涟漪,也会给我带来一些烦恼。

记得我去年,一个学生发表了作品后,另外一个在八年级,我曾经教过的学生来找我。让我指导她的作品,恰恰她的老师到我们办公室里来看见了。

我跟人家解释一番,“你要是没事儿指导也可以,只是指导老师得写成我的名。”都是相熟的同事,她提出了这么一个奇葩的要求——作为一所山区学校,我们这里的老师之间也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的,上演所谓的“清宫剧”。

回头再说也说王子涵。她的每一篇周记几乎都是精品。我留下了她好几本儿周记。把周记的每一篇作品都整理出来,再打出来了,存在了电脑上。

我以为要写出好作文,还是需要古代私塾的那种方式“对课”——就是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好,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和导师的对话的那种。这种一对一的对话,可以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当然现在的作文批改也可以发现问题,但是纠正环节是不及时的。而“对课”时,问题的纠正是即时的。

所以在这里,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如果家里有子女,他(她)写作文的时候,你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如果你嫌这种方式占用了孩子太多的时间,你可以自己先按照作业的要求构思好,然后你说一句孩子记下来一句。这种方式不要怕会扼杀孩子的写作能力。

其实中国古代学生学习写作文,大部分是以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而这种方式到了现在却不被提倡原因有很多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班型过大。”

——一个正常化的班级有40个学生,两个班级就有80个学生。一个老师如果采用“对课”的教学方式,他的作文课就可以占用了所有的时间——不仅仅是语文课,其他科目也不用上了!

习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即使是记叙文这一种文体,一个学生不写百十篇以上,是不能感受到其中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的。

可悲的是,现在很多老师基本不讲解作文,完全让学生自己写。而“作文”是语文学科之中最为难突破的一个点,也是语文学科“集大成”的体现,然而却“放了羊”!

再说一说“简书创作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吧!”加入简书已经是50多天了。我也写了90多篇作品——其中包括学生的几篇作品。这其中我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我的“简书创造者”认证

得到这样一个称号,的确让我感到很欣慰。体现出“简书”对我的认可!在简书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多才多艺的人,有许许多多值得我学习的人,大家凑在一起是一个缘分。

经过这么多天的磨合,我也发现自己有长有短。正如自己所设想的,一个人不能干所有的事情。自己要在自己所长的领域,低下头躬下身子,好好的去发展。

更为主要的是,一个作品最主要的是要有“共鸣”——顾名思义,是要双方都有对作品的兴趣点,否则一篇作品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

作为一个作者。如果不研究读者纯粹是“闭门造车”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百货中百客。”不同的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受众者。

但自己拓展写作思路,拓展写作事业,拓展不同的写作体裁(题材)不是更好吗?一个负责任的作者必须是揭示社会现象,反映社会现实,提出改进的思路。

在“简书”中有很多很多的作品,做到了上面所说的,他们无愧于“优秀的作品”这个称号。“简书”中也有很多的前辈,能够做到“提携后进”“奖腋后学”。

所以说“简书”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简书是一个友爱的大家庭,“简书”是一个让你能够有所成就的大家庭!

加入“简书”这个大家庭绝不会让人感到后悔——这其中也包括我!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作者,

电子信箱:1345236039@qq.com

手机号码:15688538578  (微信同号)]

补记:题目由来

王羲之的书法清朗飘逸,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一年春节期间他给自家写的两幅门联被“偷”——读书人为“窃”,王羲之无奈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挂在门上。

第二天一大早,门口聚了许多人看这幅奇怪的门联,议论纷纷,只见王羲之出来在门联上加了几个字,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大家看了齐声叫好!

相关文章

  • 心路历程‖福无双至今朝至(日更)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二 多云 准确一点儿说,两个“福”是昨天降临到我头上的——一个“福”是来了一份儿...

  • 福无双至今朝至

    文/王漫 今天,是除夕之夜,分享一个与除夕有关的小故事。 “书圣"王羲之,乃东晋大书法家,其书法作品为世人所景仰。...

  • 福无双至今朝至

    今年的教师节和中秋节在同一天,这真的是难得一遇。网上有人说,下一次在同一天要等到2041年。教师节也是少有在周末的...

  • 福无双至

    我六年前不幸患上卵巢癌,化疗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还引发了一些后遗症,自己患绝症,我都没有那么害怕,因...

  • 福无双至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现实完美诠释这句话。 大文家里已经连续两年遇到大事。 去年四月底妻子孕期做家务劳累导致早产,六...

  • 福无双至

    曾大娘没有女儿,抱养一个,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和和睦睦好幸福。 女儿大了,自然结婚了,成了别家的人,但与女儿...

  • 福无双至~

    最近几天热炸了,辛苦的老公还是给之前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忙的不着家,忘乎所有! 我一直劝说他,抽空休息几天,工作永...

  • 福无双至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实在没想到,邻居家那个聪明漂亮的姑娘夏双,也会命运多舛。五一长假回了趟老家,...

  • 第七章 易法知微——乱起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对联--与你成对,与世成联

    上半生,你是我的上联, 是春风新岁, 是福无双至今朝至, 是念往昔念峥嵘念青春如血。 下半生,你是我的下联, 是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路历程‖福无双至今朝至(日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ei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