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简友广场
孩子不文明的行为和坏习惯背后是什么心理动机

孩子不文明的行为和坏习惯背后是什么心理动机

作者: 沐璎 | 来源:发表于2025-10-23 08:02 被阅读0次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会发现,孩子的不文明行为和坏习惯是为了获得周围成年人的注意。那些想扮演重要角色,或者想向成年人展示自己的柔弱和无力的孩子往往会利用这些行为。每当有客人进家的时候,有时表现良好的孩子也会表现得好像是被恶魔附身了一样。这样的孩子是想扮演一个角色,而且他不会停止,直到他的意图得到了实现,达到了令他满意的程度,他才会罢休。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他们会用这样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竭力逃避社会提出的要求,或者他们会竭力变得难以与他人相处,从而破坏大众的共同福祉。所有这样的表现之下隐藏的是专横的、野心勃勃的虚荣心。只是,由于这些表现各种各样,而且伪装得很好,所以我们无法认清诱发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它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摘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性》

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文明、坏习惯,总是让家长头疼、操心,很多时候,都是用强制的行为或指令去纠正、阻拦,然而常常收效甚微。那些“问题”孩子,屡教不改的背后,也许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只是父母常常难以发现,也难以付与恰当的教育方式。

而孩子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他们或许知道不对,或者未必清楚那只是因为内心里的渴望。一来由于语言发育的原因,没有办法向父母准确地描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求,二来也许并不明白他们自己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动机和需求。

在《理解人性》这本书里,阿德勒说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女孩从小就有尿床的毛病,所以她的妈妈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一直都很关注她。长大以后,22岁的她依旧尿床,她恐惧黑夜,害怕独处,只要妈妈不在家,她就坐立不安,无法摆脱尿床的坏习惯。成年了她必须离开家出去工作,但她无法在离开家离开妈妈后适应工作环境,最后干脆就窝在家里不再出门。这个女孩子始终离不开妈妈,成年后逃避社会生存。

这个女孩子的坏习惯背后,藏着她深深的需求:她不想让妈妈离开她的身边。在她小时候,她在开始理解到自己的尿床行为可以让妈妈关注她不离开她时,心理上也许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和暗示:只有她尿床了,妈妈才会注意她、陪伴她。

当她在成长中一直都只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去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让妈妈注意她、不离开她,她就再也无法摆脱自己在心里为自己画下的这样一道符咒。而这种坏习惯帮助她达到了目的的同时,却也会成为外界对她的一种“歧视”——没有人会认为一个长大了还在尿床的女孩子是正常的,而这同样也会潜移默化地加固女孩无法进入社会的心理偏差。

不文明的行为和坏习惯被强化,一定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和反复强调才会形成的。不文明的举止和坏习惯让行为者尝到了成功、优势或者是得到了想要的回馈,所以才会形成他们观念里一再巩固和实施的行为举止。

有些孩子在某个阶段,会突然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或者不好的习惯,如咬指甲、抠鼻孔、生病等,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是缺乏什么营养素、矿物质或者免疫力不好,费尽心思孩子却依旧改不了习惯,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实孩子的异常行为背后,很有可能是因为心理上的原因,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察觉到其原因,就很难及时和正确地做出干预和引导,从而改掉不文明行为和坏习惯。

我曾见过一个一年级的男孩子,他小小年纪但读过了很多书,让人感觉他相比于同龄孩子知识渊博,字也写得很好,除了不太爱说话,是个看起来很秀气的孩子。然而他在班上的行为却让班里的孩子渐渐地形成了排斥他讨厌他的阵营,甚至在一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还发生了班里男生一起围殴他的严重暴力事件。

事件之后,背后的原因才被大家渐渐知晓。

这个男孩子的父母对他寄予很高的期待,对他很严厉,从小便要求他每天学习、看书、背诵,以至于他都没有机会和同龄人玩耍,他自己也没有自由可以尽情玩耍。在现在一年级的班里,他经常去惹怒班里的同学们,有时候会用力推倒女孩子,有时候又故意用拳头去打同学,不分男孩女孩,都挨过他的拍打。还有常常无缘无故地直接把某位同学的笔、橡皮擦、书本扔到地上等等。

一开始同学们只是大声呵斥他一下,但这个男孩子始终不改,有时候甚至变本加厉,一天到晚都在挑衅、干扰其他同学,时间长了,其他孩子们对他的讨厌便与日俱增,渐渐地都不愿意理他。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班里长得最壮的男孩子时,班里忍无可忍的男生们便在这个强壮男生的带领下集体攻击了他。事件最后以他转学结束。

这个孩子也许是在渴求关注、获得认可,又或许是想要宣泄被父母严厉管教的压抑。他采取的不文明行为,是他内心里愤怒情感的外显,也是他想要掌控感的表现。

孩子在内心里承受了不知道怎么表达的压力、痛苦时,因为无法得到身边的支持和安抚,为了缓解自己的紧张、纠结或者焦虑恐惧等情绪,就可能会用不文明的一些行为或者不好的习惯来转移或者替代,因为他们感觉到无助、无力,内心惶恐,不知道该向谁求助,也不知道如何求助。

所以,作为父母,是需要学习和理解孩子的,除了给孩子良好的居住和物质环境,孩子的内心是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和懂得的。尊重孩子,不是不管、不要求ta,而是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助孩子了解规则、解答困惑,在孩子感觉脆弱时给ta爱和温暖,在孩子感觉迷茫时给ta指引和支持。理解孩子,陪伴孩子,才能觉察到孩子内心的喜怒哀乐,如果孩子遇到了问题,也才能及时地给以疏导和支持。

如果孩子内心没有堆积不良情绪,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围里感受爱、获得支持,那么大概率不会出现不文明的行为和坏习惯,要知道孩子其实内心里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不会突然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也不会突然性情大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不文明的行为和坏习惯背后是什么心理动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sg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