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浓和淡之间,选择去做不以物喜的淡人,极简社交,极简生活;去做个忠于自己的浓人,专注内心,专注当下。 如何极简?又如何专注呢?
今天我做的第一步就是手机大清理,就是给微信先瘦身。退出了几十个闲置已久不互动的群,删除了通讯录里好多个几乎想不起来对方是谁的微信联系人,订阅号基本上退订了几十个,又卸载了四个APP,手机空间陡然减轻了将近7个G。不清理不知道,一清理吓一跳。看着被塞的满满当当的微信,就知道这些年占据的无意义时间都在哪里。该删减就删减吧。 之前卸载了某音,现在购物软件只保留某宝。这样就腾出不少之前用来上网消遣的时间,之前流连于各个APP和社群订阅号之间耗精力更耗注意力,一度造成了我拖延症的最大元凶。微信联络人里竟然有1900多联系人,不管是何种场合和情况下添加的,如果是同频且一直关注的,一定都有印象而且互动频繁,而一些从头脑里扒不出一点过往信息相关蛛丝马迹的,甚至连备注都没有改昵称的果断清理掉。减轻手机空间内存,切断一些无效联络,向零糖社交迈出一步。清晰简单链接,能让自己腾出更多精力来关注同频有共鸣的社群空间。
第二步就是祛魅,去掉对他人的光环效应,把手电筒在新一年照亮自己。看过对祛魅最好的解释是:当你觉得一个人很厉害很好的时候,就像手电筒打在别人身上,别人的光芒越亮,你所处的环境就越暗。赋魅是带着滤镜观察事物和他人,光环效应越大,越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我否定,就是你崇拜什么,你就会对什么自卑。在生活的滤镜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好的一面,但事实上,别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而我们自己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糟糕。我关注的上百个订阅号,那些大v和我欣赏的榜样们,文笔流畅,观点犀利,见解独特,是发自内心追着他们的公号更保持着对信息的阅读。欣赏必须一直在,今后这些订阅号尤其是烂熟于心的那几个顶流号,我也会随时翻阅。但祛魅就是要改改之前的浏览习惯。之前对于某热点事件或文学品鉴我都习惯性先看订阅号上大神们的文笔,而他们的文评迅速占据我脑海,成了第一印象。而我跟身边朋友去讨论,或者是想下笔来抒发自己观点时竟然发现我语塞了。即使认同,我也应该有我自己的表达方式啊。我逐渐意识到这样不行,总是先被他人观点植入,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思考力与表达力。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了解的和不了解的,只需要对他人的知识保持敬畏,能欣赏和学习,同时也肯定自己的价值,形成自己的主见,不再轻易崇拜、美化、迷恋别人,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三就是每天要进行一次真诚的自我对话。是对今天生活事件和思想意识的复盘,也是对自我收获与付出的肯定与鼓励,即使有挫败,也能及时反思止损,让每一个当天都有得,下一个明天都有规划。这是督促自我行动力和自律开启的重要保障。这世上的大部分事情,只要你肯做,只要你肯坚持,你都能做好,要无比坚信这一点。把焦点聚焦到自我身上,把时间和精力用于自我提升,这样的一天堪称完美的一天。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每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都可以当主演。珍视自己的天赋、热爱和能力,重新建构“我可以”的自我信念,那一切焦虑和恐惧皆会迎刃而解。时间无限生命却有恒,充分感受自己在参与和体验中重新认识的这个世界,强大自己的精神内核,用稳定、从容来迎向自己崭新的一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