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文字虽无声,却最有力量”。我是非常赞同这一说法的,因为,我曾经、现在都在感同身受着……
自认为是个感性的女孩,常常会被书籍或影视中的一句话触动神经。
亲人朋友们常说,我比同龄人要早熟。是的,因为我常常以一个看似旁观者却胜似参与者的身份,在看书的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到别人的故事里。久而久之,生活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面大镜子,很多的事情好像都已经成像。
初中开始,我渐渐养成了写日记、摘抄和写读后感的习惯。说来也奇怪,当时我的同学都在努力刷题被知识点,我却心安理得地花着大把时间去写日记,看课外书和摘抄。不过这也恰好证明了一个事实:我明明和学霸们花一样的时间甚至比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可每次考试的总分我都挤不进前十,真可谓万年十二!还好,频率很高的语文单科第一可以给我很多心理上的慰藉。
偶尔会想:如果那时候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那现在,我是不是会比较优秀?但也只限于想想而已了,时间终究是时间,过去了永远都回不来。与其哀怨,不如换种心态,感谢当时的付出,让现在的自己,有文字相伴。
架子上有一个格子专门放着的这些笔记本,是我在高中三年里写下的东西,每一本都写着满满当当的文字。初中三年写满了十本,遗憾的是后来搬家,装在箱子里就不见踪迹了,可能是被遗漏了,也可能是被妈妈称给废品回收站了。
这是高中的第一本练笔本,一本超级粉的笔记本。给扉页画上自认为挺好看的图画(其实幼稚无比,对吧?),再取个自认为文艺的名字(其实无比普通,对吧?)
所谓练笔本,就是为了提升写作水平而去练写的本子。里面的内容有看书或读报的过程摘抄的,也有突发奇想自己创造想……
那时候,考试时最期待的就是写作文,因为不管碰上什么主题的文章,都可以拐弯抹角用上积累的句子。讲评卷时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念出来的那几分钟,当然是内心无比喜悦的时候,尽管面部表情还是要冷静!当时,就是觉平时的积累是有价值的。那些文字是有力量的,是温暖的。
后来,高三了!时间紧迫,每周自己写两篇结构紧凑,内容丰富的文章实在困难,于是就开始了抄写范文。
每一本笔记本扉页上都有不一样风格的文字!练笔本是相对工整的,日记本就很潇洒了!我想,可能日记本上的每一个文字的长相都和当时写下来的时候主人的心情有很大关系!有描写隔壁班的阳光少年时的小心翼翼;有考试进步的欢喜、退步时的自我激励;有记录家人的温馨;有给朋友写的鼓励信草稿;有集体活动的记录……
现在,翻开这些本子,看着上面或严谨或随意的文章,那一个个或工整或飘扬的文字,似乎在将我拖入回忆的河流,那潺潺的水声,好像在说:“看!你的中学时代,多么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