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什么歌唱了三百多年经久不衰?唱得家喻户晓?不分老少都会唱?让现在的十几亿人都会唱?什么歌让大家这样记忆深刻?
《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
《两只老虎》最早是儿歌;
《两只老虎》曾经是军歌;
《两只老虎》曾经是国歌;
《两只老虎》曾经是剧歌;
《两只老虎》是世界儿歌。
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两只老虎》英文版叫《BrotherJohn》,法文版叫《FrèreJacques》。
什么歌流传了三百年且家喻户晓
这首歌不是中国人的作品,也不是我国的民歌,是法国民歌中的一首儿歌,原名叫《约翰弟弟》,歌词是:"你还睡吗?你还睡吗?小约翰,小约翰。晨钟已经敲响,晨钟已经敲响,叮叮当,叮叮当!"
《两只老虎》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清朝,是一首学堂乐歌,是在清朝末年,改编的一首法国的军歌。是中国现代音乐的一个开端,使中国进入学堂乐歌时代。
1902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新式学堂纷纷建立,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发轫,音乐作为美育的方式在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心目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蔡元培先生尤其重视并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给予很大的支持。学堂乐歌的产生有着历史的特定性,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拿来的”,也就是当中国还缺乏现代作曲人才的时候,一个直接方便的做法就是拿来外国的曲调填词。
什么歌流传了三百年且家喻户晓
"老虎版"的歌词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因为曹聚仁的《蒋经国论》第五节《新赣南如此》就有提到当年唱了"两只老虎"的儿歌.蒋经国先生就很喜欢这歌,许多回忆录都提到,每当蒋经国遇到重大问题,总要率领群众唱这首儿歌,一来激励群众,同时也鼓舞自己。然而"老虎版"歌词出自何人,现在已无法考证,只能是说法。
当年郑成功去台湾时带了两只老虎,不慎老虎跑掉了。台湾百姓没见过老虎,看见它们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过,还以为是两只放大版的猫,纷纷围上去观赏。不想老虎会咬人,结果伤了许多人。围观的百姓一看不对,就拿起棍子来打老虎,终于将老虎制服。这时郑成功的手下正好赶来抓老虎,就把两只受伤的老虎带回去交差。郑成功一看,怎么这两只老虎面目全非了?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这就是中国歌词的来历。
至于"老虎版"的歌词为何能在中国成为主流,可能是由于《国民革命歌》曾经广为流传(1926年7月2日,广东省教育厅通过“推行国歌案”,决定在新国歌未颁发前,以《国民革命歌》为代国歌)使得原歌词没有市场,而后时代变迁留下来的就是"老虎版"了。
儿歌《两只老虎》曲调简洁优美,朗朗上口,甚至在民国时被用来做国歌的曲调。
什么歌流传了三百年且家喻户晓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为了鼓舞士气动员民众,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邝睟,根据儿歌《两只老虎》的曲调重新填了词,改名为《国民革命歌》。这首歌经当时的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副主任郭沫若同意,作为国民革命军军歌。这首军歌的前面几句是:
什么歌流传了三百年且家喻户晓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后面则分别是,“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什么歌流传了三百年且家喻户晓
中共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将《国民革命歌》改成《土地革命歌》。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就有这样一幕,小主人公潘冬子和伙伴们一起,兴奋地唱起这首《土地革命歌》:
什么歌流传了三百年且家喻户晓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和劣绅,和劣绅;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分田地,分田地!”
另有歌词为: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真欢喜,真欢喜"。
2016.10.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