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肥[虫遗]

作者: 大禹昆仑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06:10 被阅读2次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五百二十九:肥[虫遗]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9年2月2日

西山经首经中记载了一种动物: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其中这个“有蛇焉,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的肥【虫遗】”,到底是什么动物?

根据我破解的山海经“以形命名”的规律,要想破解“肥[虫遗]”,须先破解其外形特征,“肥[虫遗]”的外形特征取自“肥[虫遗]”二字金文象形图形。“肥[虫遗]”二字金文象形图形如下:

山海经之肥[虫遗]

“肥”字是“意形”,指此动物身体肥胖。

[虫遗]字金文缺失,拆分后得到象形图形如下:

山海经之肥[虫遗] 山海经之肥[虫遗]

对二字的金文象形图形分析后得到如下图示:


山海经之肥[虫遗] 山海经之肥[虫遗]

西山经的地理范围我已破解定位在非洲大陆,见我的《破解定位山海经之四》等系列文章。

根据上述所破解的“肥[虫遗]”二字金文象形图形及“意形”,在非洲大陆寻找符合特征的动物。经过搜索、比对、分析,最终确定非洲尼罗河巨蜥蜴就是要破解的“肥[虫遗]”。见下图:

山海经之肥[虫遗] 山海经之肥[虫遗] 山海经之肥[虫遗]

尼罗河巨蜥蜴的简介如下:

尼罗河巨蜥是分布在非洲大陆的一种巨蜥,以甲壳类或贝类为食,栖息于河川及湖沼等各式各样水域环境。

因为此动物生活在各样水域环境,人们平时是看不见它们的,只有发生大旱水少了,才能看到它们。这就是“见则天下大旱”的意思。

       

        至于有人推测“六足四翼,见则大旱”,此为“蝗虫”。这种推测是错误的。因为山海经中的动植物都是“以形命名”的,“肥[虫遗]”二字金文象形图形中都有长长的蛇形大尾巴,而蝗虫并没有尾巴,因此可以肯定不是蝗虫。

山海经之肥[虫遗]

相关文章

  • 山海经之肥[虫遗]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五百二十九:肥[虫遗]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9年2月2日 西山经首经中记载了一种动物: ...

  • 山海经异兽之肥遗(19)

    肥遗最早记录在《山海经》之中:两蛇一鸟。据说肥遗是一种居住在浑夕山山麓的怪蛇,有一个头、两个身体,出现的地方就会有...

  • 山海经之浑夕之山、嚣水出焉、肥遗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迷七百五十七:浑夕之山、嚣水出焉、肥遗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9年10月1日 北山经北次首经...

  • 卷二•西山经③

    原文: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①,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②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 yi ),...

  • 读《山海经》肥遗(带虫字边打不出来)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译...

  • 【寓言】苹果成熟乃食心虫之功

    苹果初结,食心虫破洞产卵,果子生长而虫洞消失,卵化为虫,食心而肥。 果熟蒂落,虫等钻出,舞之蹈之,虫族大兴。 见虫...

  • 抄读《山海经》(十四)

    【原文】 2.3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wèi(虫遗)...

  • 山海经·肥遗:倾尽芳华

    序 腾蛇者,有角为龙,无角为蛟,再次之为蛇。 龙者,仙也;蛟者,妖也;大蛇者,亦妖也。 光华帝元历五年,属国西戎求...

  • 《山海经》浑夕山肥遗

  • 西山一经-太华之山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左右)](wèi),六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海经之肥[虫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eq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