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终于知道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天天打小怪兽的奥特曼了
刘慈欣,想必这个名字大家已经太熟悉了。他是高级工程师,更为人熟知的是2015年8月23日,他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由此中国的科幻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三体》所体现的复杂人性和剧情的曲折跌宕,包含着科学的幻想以及作为高级工程师的专业素养,读起来既让人有真实的代入感,又有着对未知的神秘和各种可能的猜想。

2013年,刘慈欣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由此可见,他的作品有多受人欢迎。
但从适龄角度而言,《三体》似乎暂时还不太适合孩子们去看。不过最近发现,除了做高级工程师、科幻小说作家、电影监制外,悄悄地为青少年编辑出版了一套科幻小说,《银火箭少年科幻系列》图书。
刘慈欣主编这套书时写道:
科幻小说和儿童文学离得很近。科幻小说涉及的探险主题、主宰自我命运的精神,一直是儿童文学所珍视和推崇的。
同时,他又总结了少年科幻小说的三个特点:
1、少年科幻小说的整体精神都很正向。
2、少年科幻小说饱含童心,能够吸引孩子们关注科学技术,探索宇宙奥秘。
3、少年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都充满智慧,非常勇敢。
所以,
“少年儿童通过阅读少年科幻小说,成长过程会变得更加阳光。”
难怪孩子们那么喜欢天天打小怪兽的奥特曼,虽然现在回看小时候的儿童节目,都不好意思说我小时候对那个“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五迷三道的……
二、窥斑,未必是全豹,却留下更多未知
《流浪的地球》集结刘慈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的四篇中、短篇小说《超新星纪元》《流浪的地球》、《圆圆的肥皂泡》和《诗云》。读这些小说的时候,总能在清醒地觉察到这是科幻的前提下,感觉到其中的真实,时不时就会被故事的发展牵动起神经。

《超新星纪元》让我想起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而這篇小说里,是直接把国之重任摆在了少年面前。——我们的孩子们会做何选择?
《流浪的地球》更是抛出了太阳系将不复存在,人类不得不设法带地球一起逃亡的主题。当我们同舟共济、当我们前途渺茫的时候,人类将何去何从?
《圆圆的肥皂泡》其实蛮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的。而且想起了万维钢在“当孩子玩的时候孩子在学什么”里面所评价的孩子的玩那样。孩子可能在学习社会互动、在探索、在没有副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地发展自己的大脑、在发现不同的可能、学会换位思考。我们又怎么可以不去重新审视孩子的行为和那些“没用的东西”呢?
《诗云》更是将四维空间的猜想扩展到11维空间。

另有还有一本英国亚马逊、Goodreads等书评网站高分推荐的小说《时间大劫案》更是把时间从“无常”的认知,拿到了一个可以控制的超压缩时空球中展开。
会有多少种幻想的可能呢?
所有的科幻故事中都只是立足于一些科学现实认知,加之幻想给我们展示了某些可能,窥之并不能知道全豹,但是却留下了许多瑰丽的悬疑,让人欲罢不能,激发出对科学的热情。——这也是科幻小说的奇妙所在吧。
三、一粒种子的力量
这些好奇有用吗?
我记得曾经有个故事说的是开山的时候,遇到坚硬难开的石头,就会有人通过测量,把石头上凿上眼儿,把泡过水的黄豆塞进去。之后就是等待。
等待的结果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许多粒黄豆努力发芽的力量,会把巨石撬开。
孩子的热情恰如这颗颗种子,谁知道未来他们不会由此开启人类的新时代呢?
更何况,许多科幻小说中的猜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我是爱儿童心理和绘本的二宝妈,曾经的英语老师,现在的育儿达人,欢迎和我一起共同探讨科学育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