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踩得最深的坑,就是“为别人操碎了心”。
自己在管理团队时,担心年轻员工“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导致自己凡事都要“插一脚”,结果自己踩到坑里边了。
- 首先是自己精力的流失,需要我花精力的地方,反而没有精力投入,最后因小失大;
- 其次是年轻员工成长慢,因为他们知道啥事我都会有我来把关、协助,所以他们养成了思考惰性、行动困难,很难做出成绩;
- 最后就是造成大家都不愉快,我觉得他们成长慢、他们觉得我指手画脚,团队整体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
现在思考起来,发现确实是自己的问题,“为别人操碎了心”。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父母教育孩子、领导管理员工、老师培养学生...
我称之为“大A与小a的关系”。
“A”觉得自己比“a”更厉害,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更有经验,就会忍不住对这些方面经验较少的人表达自己的“善意”。
经常听到的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
其实我们要明白,任何事物的成长过程、发展过程,都是“自然生长”的过程。
- 学一门技术,不可能突然学会,需要我们自己亲自反复动手、反复尝试;
- 种一棵树,不可能突然长大,需要它自己长时间的沐浴阳光、吸收二氧化碳、接受风雨的洗礼;
- 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次次的跌倒与失败、一次次的收获与成功、一次次的思考与行动,最终,我们才成为了“我们”;
哪怕再“善意”的帮助,也始终是外在的力量,“揠苗助长”,必定会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经过反思,回到团队管理,我更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拿来做“进阶式管理”:
要知道员工都会经历几个阶段,而管理的方法也应该分为几个阶段:
- 一开始他们态度好、能力差,新人嘛,可以理解,细心点指导就是了,凡事交代清楚一些;
- 他们的能力逐渐上升、态度没新人那么听话了,这时候耐心一点,给他们犯错的空间;
- 他们的能力又上一层楼了、态度也还可以,毕竟都“混熟”了,这时候给他们些“挑战”,更多选择相信他们;
- 能力非常好了、态度也不错,毕竟都是“心腹”了,这时候充分授权,给他们做决策的权力,让他们去独当一面;
当然了,事有轻重缓急,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可能长期处于某个阶段,有的人可能反复在几个阶段切换,通过观察、了解、沟通、谈心,尽可能熟悉每个员工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管理方法。
御人有术,当我们不再“为别人操碎了心”,就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那些需要我们的地方,特别是那些正确的、难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泪要擦。
当我们不得不为别人“操心”时,不妨“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别“操碎了心”。
与君共勉之。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你的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点赞评论,欢迎与我交流,期待和你成为朋友。
作者:料先生说
来源:微信公众号 | 料先生有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