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瘟疫的心态
人类文明进程中遭遇的不同种类的瘟疫,从玻利维亚出血热、拉沙热到埃博拉,从猪流感、性传染疾病到艾滋病,这些肆虐全球的瘟疫,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节节败退。
今天,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人类又不得不再一次和瘟疫作战,相较于过去,人类现在面临的局势更加困难,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呈现出更复杂的特点:首先,是新发现疾病的反复爆发,很多过去没听过没见过的传染病出现了;第二,就是流行性疾病向新的地区传播;第三,是人类的技术会助长疾病的流行,交通进步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脆弱”。
任何区域性的疫情,在全球化的交通物流条件下,都会迅速升级为全球性的人类疾病。
在流行病领域,防护的意义永远大于治疗。人类活动、城市发展、政治斗争,都让微生物一次次逼近人类。
在威胁全人类的流行病面前,各个国家更加需要抛开矛盾,携手面对难关。毕竟病毒不会因为国别、种族的不同网开一面。建立一个更加强大有效并且公开透明的国际疫情监控网络,势在必行。
瘟疫本身的复杂多变是一个原因,更加重要的是,哪怕面对共同的危机,人类都无法做到团结。将来如果人们真的想要战胜瘟疫,恐怕首先得战胜人性本身。
《逼近的瘟疫》金句:人类历史上的每一场灾难性流行病都是人类进步造成的啼笑皆非的后果。
如何应对灾难性的流感
有人用一个等式描述了人类社会与病毒之间的关系:
善变的病毒+改变中的生态+日益密切的人员交流=更多无法控制的传染病。
等式左端是我们今天真实的生活,其中的每一项都有着无限多种可能的变化;右端也是实实在在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的事实,不论是今天这本书讲的大流感、曾经的黑死病,还是近几年刚刚过去的SARS,还有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如今又卷土重来的埃博拉,尤其目前还在我们身边肆虐的新冠肺炎。
在与病毒的抗争中,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分钟我们的对手会是谁?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斗。
死亡本已令人痛心和害怕,但对真相的有意遮掩,更会让民众因为不知情、不信任而陷入绝望;在恐惧和绝望的阴霾中,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们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信仰和执着,则带给人类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只闻钟声滴答,而我们却不知道时间。”意思是说,尽管我们已经可以快速测定每一株病毒的基因序列,但对病毒的起源和进化规律仍然没有完全把握,更无法预测它的爆发时间。所以,人类医学的进步历史实际上就是与病毒不断斗争的历史,每一次灾难留给我们的,不仅有伤痛,还有宝贵的应对经验,以及促进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大流感》金句:流感不仅仅是一场糟糕的感冒,我们应当将流感视作一次致命的威胁。
对抗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又称为出血热,是由丝状病毒科的埃博拉病毒导致的一种致命的疾病,死亡率高达90%。
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是一种果蝠,是以水果为食的蝙蝠。在非洲,果蝠是当地人的一种食物,与人类有比较密切的接触。埃博拉第一次出现在1976年的非洲。爆发传染病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日内瓦总部,于是启动了隔离措施,37名感染者被全部射杀。
奇怪的是有许多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在他们体内曾经发现大量病毒增殖,但他们没有表现是什么症状,而且这些病毒又在某一刻默默地消失了。
安全专家认为,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埃博拉不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病毒,它很容易就能通过空气传播,它的遗传密码要是出现小小的变化,就有可能通过呼吸道消灭人类。
埃博拉总是突然卷土重来,不过,我们并不是对它们束手无策。中国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已作为应急使用及国家储备。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
应对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敬畏自然。
《血疫》金句: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觉察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