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880字 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
这是一个关于个人投资的20个真相(上),还有(中)和(下)。
(关于个人投资者定义:1 投资不是你的全职工作,你还有其他事业和职业去做;
2:除了自己或者最多照顾到亲密家人、朋友以外,你不管其他外部人士的资金。)
自从进入现代社会,投资这件事就和世界上每一个成年人都息息相关。
首先不管你有没有主动地购买股票和基金,哪怕你只是去银行存款,或者贷款买房,其实你都主动、被动地参与了投资的过程。
我们一生中总要面对教育、医疗、养老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问题,通过投资获得收益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1 普通投资者有哪些优势?
a:我们不需要像专业投资人那样,舍远求近、舍易求难。
理由:我们没有专业投资者的偶像包袱,也就是说我们的投资收益不用跑赢整个市场。因为我们只需要对我们自己的资金负责,所以我们可以大大方方的买那些指数基金。
b :专业投资人大部分都是去买“伪基金〞。
(伪基金:就是看上去好像是精心管理的基金,但实际上就是复制某个指数,自己在做一点小改动。)
理由:没有任何一个普通投资者愿意花高价找一个专业投资者,去买一个自己就可以买的指数基金。
2 普通投资者的劣势。
a:很多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为了分散单一国家单一资产品种的风险,实际上进行全球配置的,而且不只是投资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外汇等等都是有所涉猎的。
理由:普通投资者去海外开个户都很困难。确实不能轻易的在这么多国家同时跟踪这么多大类资产的价格走势。
b:很多著名的基金公司是不接受我们普通投资者的资金的(因为我们普通投资者的资金太小了)
理由:比如说达里奥和他管理的著名的桥水基金,他们对客户的要求一般是最少有50亿美元的可投资资产。并且使用他们的服务费用,一般是每年50万美元到475万美元不等。
3 多元分散,房子还会不会是表现最好的投资资产?
a: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投资房产?
答:最主要的是:年少记忆,也就是你在十几岁二十几岁,相对年轻的时候,对整个投资市场和各种投资产品的印象和体验,他们很大部分构成了你的投资偏好。
b:尽量忘掉你的投资偏好,多元配置你的投资组合。
理由:因为不管是哪类资产,股票,房子,债券,石油,黄金等等都有表现很好的阶段,也有表现很差的时期,这是一个基本的市场规律,就像经济自然会有周期。一般周期是10~20年。
所以我们分散投资配置各种资产大类的目的不是分散风险而更重要的是获取回报。
4 股票我们“低买高卖”可以实现吗?
a:不要轻易择时,
(择时的本质其实是对市场、对接下来各种资产的表现一个短期走势的预测。)
理由:错过几个最好的交易日,代价会非常惨痛。
研究学者统计了从1996年到2015年长达20年投资标普500指数的回报:
如果在这段时间持有不动的话,回报是每年4.8%左右。
如果因为各种情况错过了这20年的上涨幅度最大的5天,那你的回报会下降到每年的2.7%。
如果你不幸错过了40天,那你的回报会变成惨不忍睹的每年-4%。
b:如果没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做保障,非常坚定的信念做支撑,仅仅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简单的判断来择时的话,亏损简直是必然要发生的。
(李笑来老师说了一个股票里面被大家经常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最低点和最高点的成交量都是非常小的。换句话说就是你最低点买也买不了多少,最高点你卖也卖不出多少。)
5 宏观迷信。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a:巴菲特说我不研究宏观问题,和宏观相关的问题,我们都根本不看不听。
理由:宏观经济虽然重要,但是很难弄懂。所以想用这个来指导自己的投资,不仅没有好处,还会起到反作用。
6:风险度量:怎样真正的理解风险和亏损?
大家普遍对收益有清晰度量,比如一年收益是3%还是10%。但是对于风险基本是完全没有度量的。
a:18年很多人买p2p理财。最后落得血本无归的结局。
有一个经典的p2p购买理由是:很多的中国普通投资者有一种奇怪的理念,就从这一方面要保本不能有风险,另一方面又要高利息回报,并且短期还得见到钱,这几个一相加正好是p2p所体现的样子。
b:风险如此不可捉摸,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不要去想象风险的概念,而是直接衡量风险的结果。
说白了就是我们少去想到底会不会亏钱,多去想如果亏损就是真实的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换个角度说?,我们在买入任何金融产品之前都可以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接下来他的价格跌了一半,我能理解到底是发生的情况吗?我有应对的方法吗?
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这笔投资最好就不要做了。
只有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才算是真正衡量了风险的结果。
(上)到此结束。
ps:(文章大部分观点来自于《得到》张潇雨老师的《个人投资课》)
如果感兴趣,建议去《得到》购买并且深度阅读➕践行。
本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