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样好、针线好、言谈爽利,将来也只有她可以给宝玉使得。”这是贾母对晴雯的评价,也是对她的定位。晴雯她原本是贾母挑选、培养和寄予厚望的宝玉将来屋里人的第一候选人。

有本事的人未免有些调歪;性格是一块暴炭,眼里不揉沙子;维护宝玉和怡红院的声誉却唯独不懂得保护好自己;嫉恶如仇结下了一众小人恩怨。
这是晴雯身上最突出的标签和毛病,也是她走向死亡的一桩桩“罪名”。
待到机会合适,如王善宝家的这等狗仗人势的无耻小人就乘机告到晴雯,如王夫人视美丽娇俏生命为敌的愚蠢无能之辈必要拔之而后快。
晴雯夭亡了,宝玉泣血做《芙蓉女儿诔》,为他心中的芙蓉女儿作传,晴雯在人世间湮灭了,但是她高洁的情操,生命的美好永留宝玉的心中,是他的无价之宝。时光跨越了二百多年,那个叫做晴雯的姑娘也永远地带给《红楼梦》的读者以美好。
大观园不是避难所,晴雯的死是必然的,她不容于世,她太过美好,以至于在那个肮脏的世界里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

而袭人恰恰相反:
她时时处处示人以贤,她心怀成为宝玉姨娘的梦想,一切言行为着这个小目标而努力,她当然要让自己的言行完全的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可是她偏偏忘记了,她的这些“至贤至善”只为一个人不认可,这个人就是宝玉。
从二人初试云雨情时的两情相悦,到端午节间的分歧,再到站队金玉良缘后的分道扬镳,袭人的成功之路,与之相伴的是宝玉对她的逐渐厌弃。

袭人真的成功了吗?面对主流价值,她是成功的,可是面对她一生的依靠宝玉,她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图文部分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