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日益普及,曾经盛极一时的公用电话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话吧”,作为通讯界老大哥,如今也只能在某些禁止学生带手机的高校里苟延残喘了。
我有幸(?)管着这么一家话吧,位于一所县高中的超市内,偏安一隅。
偷摸带手机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有些宽容的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好(可能吗?)
打电话计时收费,每次花费几角到三元两元不等。
钱不多,惹出来的事情倒不少,应了一句格言: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同样,对待几角几元钱的态度能反射出一个人的品行。
这天遇到一件恼人的事儿。不知是谁打完电话不挂机就走了。对方也没有挂断,等到发现时二十分钟过去了。拨的是长途,二角五分一分钟,五块钱。
五块钱放在外面不多,在这里就算得上巨款了。
话筒歪斜着放在话机上,看上去像有意为之。也许是离开时不小心带歪了。但这不是故意不交费的理由。
急着走忘记的、捣蛋逃话费的时有发生,数额小的就算了,大的一般是随手记一下下次收上来。当然经常找不到人,只能自认倒霉。
隔了一天四号话机显示一个号码很熟悉 ,正是前一天记下来的。
瞅一眼是个小姑娘,头发略长及肩,瘦瘦小小,模样很秀气。怎么看也不像是故意捣蛋的熊孩子。
一打眼气就消了。看起来这么乖巧漂亮的小姑娘,怎么会因为贪图几元钱的小便宜故意耍坏心呢?肯定是不小心。
可惜,人不可貌相。
人家先是做出一副惊讶的样子,说自己昨天早早立离开,压根不知道电话接通过;然后又努力回想自己昨天是否有打过电话(演技有点浮夸),最后装模作样摸摸口袋说身上没带钱。
我就纳闷了,你是来打电话的,不带钱,安着什么心?占便宜上瘾了?
期间两个大概是同班的女同学好奇问她“干嘛呢”,她忙不迭说“没事”,给打发走了,然后继续装傻充愣,一会儿说昨天没来过,一会儿说没钱。
到这时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一个熊孩子。还是个有文化的熊孩子,自以为聪明,贪图小便宜寻找成就感。
看她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忽然觉得很无趣。
能考上县高中 ,脑子不会太笨。念书念了十年,就学会投机取巧贪小便宜,顺便把脸皮炼厚?
“算了,你走吧!”我意兴阑珊,心情很复杂。女孩子如蒙大赦,飞快地溜走,上扬的嘴角显示心情十分愉悦。我突然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怒其不争”的悲哀。
女孩子将来是要做母亲的,这样的母亲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损失区区几块钱算不了什么,真心替这孩子的老师和父母发愁。
记得一个在移动公司上班的朋友说过,曾经推出过一项针对在校学生的手机分期付款业务,几乎毁掉一代人。
部分心眼儿多的学生,交付很少一部分首付或零首付,得到心仪的手机,剩下的就不管了。
工作人员到期催还款,人家直白得可爱:“叔叔(阿姨)你以后别打了,这钱我不还了。”至于失信什么的全然不理。
他们只顾着眼前的欢乐,懒得考虑日后,社会会替他们记着。日后升学、买车买楼、出国旅游受限制的时候,大概会记得吧?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熊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