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腰冷腰痛,小便频繁,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肾出现问题了,大差不差是肾虚,可是有一种腰痛并非肾的问题,如果找不准病因,那估计吃再多补肾药都无法缓解腰痛。但如果找准病因,那就是对症下药,效如桴鼓,只需很短时间就痊愈了。
一、腰痛滑精难自禁
2021年秋天,我接诊了一位男性患者,姓刘,45岁。
刘某刚到诊室时还有些支支吾吾,面带难色,有些语焉不详,我一看这应该是有隐疾,于是我就把诊室内跟诊的弟子和助理支开,再次询问他。
他转身看看没有了别人,就和我说他现在非常苦恼,由于在外打工,住的地方比较潮湿,去年开始出现腰痛,感到腰冷,小便频繁,尿液清,吃了好几个医生开的药都没有什么效果。
最近感到腰痛腰冷又加重了,需要身披厚衣才觉得暖和,精液时常自泄而不能控制,无论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
经过一番问诊后,我给刘某看舌把脉,发现:舌淡胖大,脉沉迟,尺部尤弱。
这是由于他长期处在寒湿过重的地方,寒湿气侵犯伤害到了脾肾的阳气,时间久了之后导致肾气亏虚,肾气不稳固,就像那垮了的堤坝一样,一泻千里,也就出现滑精,小便频繁的情况。
像这种情况就需要先把脾肾的阳气温养回来,填补流失的肾精,以达到固精缩尿的效果。
于是,我给他开出肾着汤、五子衍宗丸合缩泉丸加减。
时间也不长,七剂后,刘某就自述腰痛缓解,精已不滑脱。而后又续服了14剂,其中稍作加减,药还没服用完,诸症痊愈。
二、寒湿第一方:肾着汤
肾着汤,本名为甘姜苓术汤,出自于《金匮要略》,因为是“肾着”病的主方,所以也叫“肾着汤”。
《金匮匮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曰:“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在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这里的意思是说,“肾着”病的主要表现为身体重、腰中冷,像坐在冷水中。不觉得渴,小便正常,饮食也正常,所以肾是没有问题的。
总结起来看,这种寒湿腰痛的病邪不在肾本身,而是身体劳作出汗后,腠理大开,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留于腰部。
因湿气与阳气不两立,寒湿之气日渐盛大,那阳气自然也就衰微,时间一长,腰部被寒湿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腰痛就出来了。
此外阳气也不能下达,只能看着湿邪重浊趋下,也就出现了“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的症状。
这种病都是长期形成的,非外散可解,当温中胜湿,使寒湿之邪温而化之。
所以最后采用的是甘姜苓术汤。
本方组成为:干姜﹑甘草﹑白术﹑茯苓。
脾阳充足则阴气自消,寒湿自散;肺阳旺盛则三焦通畅,津自能摄。阳温寒散湿除,“肾着”之病自能解也。
清代医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有一段论述:“按肾着汤一方,乃温中除湿之方。此方似非治腰痛之方,其实治寒湿腰痛之妙剂也。夫此等腰痛,由于湿成,湿乃脾所主也。因脾湿太甚,流入腰之外府,阻其流行之气机,故痛作。方中用白术为君,不但燥脾祛湿,又能利腰脐之气。佐以茯苓之甘淡渗湿,又能化气行水,导水湿之气,从膀胱而出。更得干姜之辛温以暖土气,土气暖而湿立消。复得甘草之甘以缓之,而湿邪自化为乌有矣。方中全非治腰之品,专在湿上打算。腰痛之由湿而成者,故可治也。”
三、肾着汤的临床应用
经我的临床应用,甘姜苓术汤治疗寒湿腰痛,只要辨证准确,确可药到病除。但临证还需加减化裁,不可死守成方。
1.寒湿之邪侵于下焦,症见腹泻多年不愈,伴有腰以下冰凉者,本方加猪苓、泽泻,以暖中胜寒水,分别清浊。
2.脾肾阳虚之寒湿腰痛,症见腰痛沉重,下肢微水肿,劳则汗出,脉沉缓而苔白腻者,若脾肾阳虚则加肉桂、制附子;脾阳虚加砂仁、白蔻;挟瘀者,加牛膝。
3.脾肾阳虚兼外感风湿,症见腰痛剧烈,全身肌肉酸痛,头痛,行走困难者,合九味羌活汤加减治之。
4.上肢痹痛或不举,手腕部水肿,脉浮缓,苔白腻者,加桑枝、桂枝、威灵仙。
5.寒湿流注,痹阻下肢经络,症见腰以下掣痛至下肢不能转侧,脉沉紧,苔白腻者,加牛膝、川续断、狗脊、木瓜、地龙、丝瓜络。
6.本方证如脉来濡缓者,加独活,以温通督脉之阳,祛风以胜湿;如脉沉细而缓者,加桂枝、制附子,以温阳化气。
治疗疾病:
以身体下部寒冷、沉重、肿胀、酸痛为主诉的疾病,如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盆腔炎、妊娠浮肿、女子带下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水肿、遗尿、滑精、泄泻、足痛、下肢无力等。
其他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急慢性湿疹、皮炎、肛瘘、小儿遗尿、自汗、盗汗、厌食症等也有使用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