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诗——精神的出走和流浪

唐诗——精神的出走和流浪

作者: xxr鸭zx0443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09:56 被阅读0次

和很多人一样,我对唐诗的认知都是从那首《静夜思》开始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小诗曾拨动过多少游子的心弦,它跨越时空,给了我对月的想象。

渐渐地,我知道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代的诗人们用他们的辞藻挥洒孤独与惆怅,或壮阔、或幽美。写诗江湖、寄情明月,唐诗里的月色总能给人以奇幻的联想。

海上明月共潮生

蒋勋先生有这样一句话。

唐诗当中有一个精神是出走和流浪,是以个人去面对自己的孤独感。

我想这也便是唐诗最感人之处。李白一生仕途坎坷,他也曾叹过“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啊。但是他的精神早已经不局限于那区区朝廷,他饱含孤独但又开朗乐观、心怀悲愁却热情四溢。他的灵魂偶尔伫立在澎湃的黄河上,偶尔安身于汪洋里的扁舟,偶尔飞出世界去往那轮明月,他只身一人,他的孤独成就了他的诗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我思考唐诗里的月色为何使人沉醉,也许就是那其中包含的孤独感。诗人们一个一个出走这个世界去到月亮上,他们思考宇宙和人生的哲理,念想相聚和团圆的图景。当然这和他们当时的孤独处境有了落差和对比,于是就有了挣扎、矛盾等情感的外化。要知道“对影成三人”始终是只有一个人啊。

唐诗不仅仅属于月色,诗人们在看破了世事繁华和潮起潮落之后,以孤独的方式去完成自我,去追问生命的哲学含义和终极归宿。这是唐代诗人们所思索的命题,也是每一个渴望寻得自由独立灵魂的个体所追寻的命题。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时光如何流转,它永远都在那里,等候着寻找答案的人们,这也正是唐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且长盛不衰的原因。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些诗句我们或许会遗忘,或许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莫名想起,在那个瞬间,我们和这些诗人们就有了情感的共鸣了,他们就好像一个个挚友和知己,和我们相互理解、给我们以精神的慰藉。

相关文章

  • 唐诗——精神的出走和流浪

    和很多人一样,我对唐诗的认知都是从那首《静夜思》开始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小...

  • 《蒋勋说唐诗》阅读轧记💨贰

    蒋勋说:“我觉得唐诗当中有一个精神,是出走和流浪,是以个人去面对自己的孤独感。” 我们常常说最好的诗人...

  • 上海游记(4.29-5.1)

    出走 上海之行,我算它半次“出走”。近来学习唐代文学,讲到盛唐诗歌开阔捭阖、气象万千的原因,是诗人普遍出走,漫...

  • 精神出走

    每个人都是好奇宝宝,每天在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或许苦涩,或许充满荆棘和陷阱,但如果一直守在原地,看到的只有这...

  • 精神出走

    某一个清晨,我想要飞奔,飞奔着逃离压抑的世界,于是我早早起床,轻悄悄地溜走。 飞驰而过的风,远方的山,...

  • 流浪的精神

    我一直都认为,人和自己表现出来的那一面都是不一样的。不知道身边的人都是怎么定义我的。或者应该这样说,每一个时期的自...

  • 《流浪地球》的流浪精神

    写在正文之前:吴京的《流浪地球》又如火山爆发般刷屏,上次是我和爱人两人看的《战狼2》,那是儿子参加夏令营,我们好不...

  • 烟雨江南行

    出走之心,蓄谋已久。 我所谓的出走,并不是离家出走,而是一种心灵精神的出走。年初,曾经为自己的出走计划过一条线路:...

  • 《流浪地球》上的济宁 和流浪地球的精神

    看了,说实话,确实是挺震撼的。不管是在视觉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让人振聋发聩。首先要说明的是,导演郭帆作为济宁爷们,...

  • 出走

    所谓出走,也称流浪 从此街道到彼街道 从这车站到那车站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在陌生的人流里 背着精神的行囊 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精神的出走和流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id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