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伍尔福克心理学》第四章有感4

读《伍尔福克心理学》第四章有感4

作者: 小米_8639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5:12 被阅读0次

       本章的一开始,笔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标签可能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那面对成长中的孩子们,到底应不应该给他们贴标签呢?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当被贴上标签时,无形中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例如,当一个孩子老被家长说成笨孩子,他可能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这只是“激将法”,是希望他变得好一点而已。这样的观点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被贴标签的人因感到不公平而产生与所贴标签内容方向相反的行动,那“激将法”是可行的。但是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年龄越小,对家长的说法越易于认同,他们可能并不容易分辨家长说的是不是客观、公正的;同时,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其独立性是有限的,即使觉得家长不公平,也不容易产生“你说我不成,我就做得更好给你看”的想法。

        但如果我们能对孩子充满积极的期待,用赞美、鼓励来与孩子沟通,一直给孩子传达“你真棒“”你真努力“”你一定可以“等,孩子必定会感受到这些信息,“期待效应”就会开始起作用,孩子会努力朝着期待的方向前进,变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伍尔福克心理学》第四章有感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lg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