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之前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应朋友的建议将他们进行一次迁移。有的时候温故知新,愿我们离开离开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成为终身学习者。
——————————————————————————————————————
1/ 服务的崛起与金融的缺失
最近各地政府纷纷抛出政府工作报告,有心人将各地对2017年的固定投资目标进行统计,纷纷高呼45万亿来了,就如同狼来了一般。很多人不理解政府为什么老在“印钱”,推高了通胀让大家手中的软妹币都变得不值钱。
如果我们将视角置于历史长河中,从劳动力要素与结构的变动趋势来看,我们将会发现这其实是必然的选择。长达30年的持续固定资产投入,已经让数亿人在中国脱贫致富,但我们仍然还有数亿人面临财富建设的问题,人均收入仍处在发展中水平,因此我们要做好面临长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准备。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建设周期较长并且十分消化劳动力,长期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又打断了劳动力健康代际能力,目前中国已经逐步失去低端劳动人口的红利,随着老龄化的逐步到来,加速中国的基建投入和进度才是理性考虑社会成本的最优选择。
更重要的是,通过举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本质是在中国结构调整过程中为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构建长期势能。
历史上罗斯福新政已经表明,基础设施建设除了短期吸引就业维持增长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带来生产率的改善,其中受益最深的不是制造业,而是以城市集群兴起的服务业。
近年服务业占比逐年增大并且增速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就是受益于服务业内生增长长期势能的形成。回顾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就深刻证明这一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体系的效率提升已让中国物流行业的时效性走在世界前列,也支撑了农村电商的兴起;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枢纽的大量建设,激活了中国的旅游需求,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2016年的境内出游人次仍增长11%;电信基础设施及智能手机的发展,不但带来更快的4G手机,还让滴滴、美团为首的生活服务类行业迅猛发展。可以说,中国最新一轮的消费升级就是从前期更广泛的基础设施升级所激活的。中国之所以提出供给侧改革,就是发现供给已经在多领域制约了经济发展,在供给端存在量与质的不合理。
中国正在经历从以工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过渡的时代。从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而言,中国即将拥有高质量、多元化、精细化的生活性服务业,金融密集、知识密集、科技密集、人力资本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业崛起的趋势不可阻挡,但中国当下的金融体系为此准备好了么?可以说几乎没有。服务业金融供给目前极度缺乏,最根本的原因是资产定价能力的缺失与信用底层逻辑的冲突。服务业的资产种类往往是零散,传统金融以主体信用为逻辑的资产定价模式是不适应的,因为无法降低风控成本也不够效率。很多传统金融还在纠结的互联网金融是颠覆还是补充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点已经发生迁移。金融的长期诉求最终还是对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比拼,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其实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时代产物。
2/三个栗子的启示
对于服务业的金融应该何去何从,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在我们去构建服务金融认知的过程中,曾经有三个栗子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示:
第一个栗子是Uber。
Uber模式的效果和杀伤力许多人都亲身感知。精细化动态定价调动了闲散的社会资源;让个体参与经济活动;有效的激励措施,评价体系与定价体系有机默契的结合;最终实现选择的极简化与最优化,无限接近消除信息不对称;Uber共享经济在我们看来本质就是金融的逻辑,这类逻辑我们往后会越来越熟悉,这不仅仅是技术赋能,更是金融赋能。
第二个栗子来自日本。
曾经有个朋友去日本一家百年老店的拉面馆吃面。拉面非常好吃也非常贵,朋友突然好奇他吃那碗拉面的价格构成,就当面请面馆老板。他当时猜测至少50%以上是品牌的溢价或是所用牛肉等食材的高品质,结果面馆老板给了他意想不到的的答案——70%是给了拉拉面的师傅。这个栗子让我们相信,中国目前消费升级是消费认知的升级,当服务有选择,被大众认识到不再是理所当然,那社会将会迎来对服务价值的认同。
第三个栗子来自英国。
在英国住学生公寓那会认识一个大妈让我非常感叹。她仅仅是一名保洁阿姨,但却开得起奔驰。开奔驰的目的是能让她去健身的路上节省时间,她的时间非常宝贵,找她打扫卫生都需要提前2周预约。更让我感慨的是,她周边的同事也大多都是如此。这个栗子的启示在于,专业服务是社会专业分工的结果,只有依托完善的底层商业模式(比如公寓),服务交易效率才有保障。
如果你或多或少明白我们所表述的,那你就能理解我们对服务业金融应有的期待。如果没明白也没有关系,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的。
3/X金融的现实追求
即使在局部完善服务类金融的缺失,都是件需要对未来有想象的事情,好在我们上下求索,终于在两类方向的探索上看到了裂痕和光,略有所得,也会继续加大投入。
探索金融科技
除了完善现有科技风控系统的升级迭代与数据维度的积累外,我们还会大力推进前沿金融技术区块链的商业化运作以及人工智能(AI)在风险识别及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应用。区块链已经被证明是在信用的积累和转移过程中给出一套有别于传统金融主体信用的技术新方案,是构建金融在新领域的基础架构。至于人工智能,凯文凯利在《必然》说过一句话,“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
人工智能带入古老围棋中诞生了阿尔法狗
我们十分看好“区块链+人工智能”结合构建的金融科技对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这也是我们针对产业合作伙伴金融解决方案的终极答案。
探索生活场景的金融
服务以人为本,因此服务业的金融也是围绕人日常生活的金融。我们会尝试将金融方案无缝镶嵌在生活场景中,尊重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利用我们金融科技的能力,实现想用就用。至于场景的选择,我们初期将定位以下几处生活场景,试图解决其金融缺少所产生的问题:
(1)租赁金融:伴随租赁崛起的趋势,我们试图构建贯穿租赁全流程的金融服务框架,并与行业的参与者共同完成路径的实现,建立社会与资本市场认可的租房金融体系,最终系统性地解决“住”的社会基本需求。
“安得广夏千万间”是诗圣杜甫千年前为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感言,但千年后我们可能仍然辜负先贤的期盼,很多人居住无品质可言,甚至还不如“茅屋”;我们至今还需要为“房子是用来住的”定调,这的确值得反思。
(2)旅游金融:旅游作为消费升级的主力,仍存在比较严重的供需矛盾。我们试图用新金融的解决方案,围绕旅游体验、产融结合,解决供需矛盾,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产品与服务,让金融助力旅游供需更适合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仅仅是为了体验。旅游的真正意义是尽可能的认识整个世界,让自己更加宽容与坦荡。
(3)智能终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智能终端不再仅是手机,已经进入万物互联的阶段,我们深深看好智能终端在推动社会发展、改善生活方式方面的极大潜力,尤其是智能终端在工业4.0、智慧物流、智能家居及移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因此我们将在智能终端升级改进推广的浪潮中不断创新,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
我们想说,未来已来,基于生活的金融创新将尽可能给每个人带来幸福。
4/ 关于X金融的工作周记
过往经历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低估了产业与金融相互理解的难度,信息不对称的协作成本远大于我们从信息不对称中获取的收益。因此,在这里,我们倡导信息透明与共享,我们不靠信息不对称获取收益,我们相信我们服务的价值。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学会与合作伙伴们及社会高效交流和协作,《工作周记》将是非常好的的方式。
我们对它的定位:
(1)产业沙龙:我们期望搭建产业沙龙,期望与产业的参与者一起交流;也希望产业反馈对金融的需求与期望,大家共同构建新领域新金融的规则秩序。
(2)工作汇报:我们将会在此汇报我们的日常工作。相信金融工作的工作内容,对很多人来说也是神秘的。若在工作略有所得,我们将乐于分享我们的喜悦与成就感。
(3)价值主张: 我们会不断宣传我们的价值主张,推广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与国人生活改善的金融,并促成资产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产业参与方就新金融体系达成共识。
(4)金融的逻辑:对于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会以金融或经济学的视角,以金融的逻辑去解构事情的本质,帮助大家理解金融的逻辑。
(5)商业交流:最终交流以达成合作为目的。我们期望各方在交流中能达成更多的商业合作;也欢迎各方向我们提出各类金融的需求,我们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反馈。
针对潜在合作机构,商业世界大家的时间都非常宝贵,我们希望每一篇推文能让大家都有收益,因此以周记的形式,每周更新1+X篇,分享我们的所思所想,欢迎交流。
PS:上周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句话。“想要了解中国的黑暗面,就去租个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