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律力》有感

认真的读了《自律力》这本书,利用老师讲的方法最后讲内容全部浓缩到一张A4纸上,发现作者的思路有别于常规的思路,不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对自律力来进行阐述。而是把自律力这个抽象的观点用“规划”来解释。从规划的制定,执行规划的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执行规划的方法(每日问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将自律力的提高隐在了一个个小故事里面,主要告诉你如何去做。方法论的思维。照做就好!
一、自律不等于自控。(是什么)
自律是要求自己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看书,健身。自控是要求自己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睡懒觉,熬夜。看着一字之差,执行起来感受不同。需要的能量也不同。自控需要动用意志力,意志力是很宝贵的,用自律的事和时间代替自控的事和时间不仅会节省能量,而且会提高自我认知的程度。
二、牺牲明天换今天。(为什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虑”就是明天,就是未来,就是发展方向。看得越远,才知道自己的每一步该如何走,是不是殊途同归,是不是南辕北辙。每个人都是向上向善的,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律的方向也一定是向上向善的。就像一棵树,总会向阳而生。牺牲明天就是不去想明天,安于今天的状态。但任何事情都不会停滞,要保持现状也是在跟上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加之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力,适应力都会下降,会出现能力恐慌。越来越好总是人的普遍追求!
三、回报的内涵。(为什么)
想到林老师说的“写字就是写字最大的奖赏”。回报是自己的收获,是自己的安稳的时光,而不是简单的外在的物质和他人的褒奖。自律是自己的事,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耕耘;回报也是自己的事,美妙的时光,艰难的探索,心力的提升,思维的清晰,格局的提高,眼光的长远都是清晰可见的,整个人都会变得熠熠生辉。
四、留心、投入。 (怎么办)
很少有人留心日常生活,太平常了,每天重复,惯性思维,都让人容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知道要改变什么,就永远不可能改变。觉察的前提是留心生活,留心生活给我们的一切,好也罢,坏也罢,从中找到改变的契机,觉察并投入生活。不论怎么做,都要睁大双眼,有意识的做出选择。时刻问问自己“主人公何在?”投入是最值得钦佩的生活状态。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去践行,从知道到做到,每一份的投入都会以各种方式回馈到当下的生活。想太多,做太少,往往是画屏充饥而已。
五、改变自己不怕晚,也不怕慢,只怕不行动,不坚持。(怎么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海!坚持,才是硬道理。时间的有效累积就会长出鲜美的果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改变自己是难,但是是唯一有效的事情。改变自己要和固有的习惯做斗争,要和所处的环境做斗争,还要和珍贵的时间做斗争,每一项都会成为改变的阻力。不急不燥,慢慢调整,总会找到自己的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