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共生的亲子关系:互相支持,不过分依赖,合力支持、适度依赖,足够空间、承担自己的责任】
不良共生的亲子关系:紧紧包裹,孩子无法发展自己
【父母本身人格不够独立,将自身的情感、需要和目标投射给孩子。——需要好好反思“奉献感超强”而并非得到认可的模式。
【促发我内心的金句:虽然他们看上去很刚,但是由于的不到认可,所以他们的内心很脆弱——直接引发我对于线下接触到的某个女生,让我觉得很不舒服的女生。她一直以为自己坚持原子就是对的,说话强烈反抗的意愿比较强烈,借此我投射到现实生活,好好盘点身边的资源】
关于父母的控制问题——特征阐述
一、显性控制
1.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有时候毫无道理(必须考过某某,控制孩子行动方向,满足个人内心欲望)
2.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不经同意翻看孩子的手机、日记等个人物品)
3.事无巨细的安排孩子的生活
4.把孩子当做“战利品”
5.有条件地对待你
二、隐形控制
1.强调辛苦与牺牲,引发对方的愧疚感
2.孤立与隔绝对方,希望对方只有自己
3.过度依赖,激发对方的价值感
4.自我伤害,实行进一步的控制
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我们内心要有追求,要脚踏实地的成长,要有能力。
【实际上,在线下学校中,控制型的班主任,与这个的情况太相似了。无独有偶,摆脱控制型班主任的控制,好方法就是——做一个内心有追求,脚踏实地成长,培养一定的能力,做有能力的人】
最大的收获:摆脱控制的金点子,请阅读参考答案。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母亲。我在18-19年遇到的痛,除了遇上了显性控制的工作伙伴而不自知,深陷其中之外,我的母亲属于隐形控制。两种冲突的控制投射在我身上,实在是痛苦不堪。此刻,站在2020年回望过去的自己,终于又眼前清明,内心踏实了。】识别身边的哪些人存在显性控制,哪些人存在隐性控制,还能敏锐察觉,自己想达到某个效果时,使用的话语、行动有没有尝试控制他人,做好反省——怎样表达比较合适?】
在面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收到控制的孩子,根据孩子的情绪、表达,回望孩子成长环境,更能一针见血的抓住问题的关键。学习给我带来的愉悦感,方方面面多多少少的回放在我的生活里。好不惬意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