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如何教古文——六年级国学诵读《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多种方式朗读, 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画面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文下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高尚的志向和情操。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高尚的志向和情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质疑,介绍诗人及背景。
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刘禹锡的哪些古诗?那你了解他吗?
介绍刘禹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板书课题,书写强调:陋,读音强调铭:后鼻音。谁能理解课题的意思?
陋室:简陋的房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出示图片)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叫陋室呢?)谁能帮他解决这个疑问。学生说完后师补充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也能将预习的方法告诉学生:要想把课文学好,就要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
(出示图片)同学们看到的是现在修复过后的陋室,当时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但逆境使诗人的品质更加高洁,于是写下了《陋室铭》。
小学如何教古文——六年级国学诵读《陋室铭》教学设计
二、通读全文,理解句意。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字音能不能读准确。
(一)正音:惟吾德馨 鸿儒 调素琴 案牍 西蜀子云亭 苔痕
(二)课件出示难读句子,指名学生读,师评价。
(三)自由大声读文,再指名2人读文,生评价;
(四)播放任志宏老师《陋室铭》的朗读;
(五)齐读
(六)同桌合作学习,结合文下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1.出示汇报要求:可以汇报已经理解了的句子的意思(同桌两个人汇报,说清楚谁来读文,谁来解释)
2.同桌交流
师总结:引导学生学会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句子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分享和老师的指导,给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在日后学习类似的课文时也可以应用。
3.同学们在学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和同桌之间因为意思理解不同,看法不一致。学生读句子。
师:谁来帮他们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教学生,不仅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
师:老师有疑问了,在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生:结合自己的课前搜集,回答了这个问题。
诸葛亮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扬雄是语言学家,官至上品。他们都是有名的先贤。可诸葛亮闲居草庐,淡泊明志,扬雄潜心治学,都有淡泊的情怀。作者通过类比的方法,体现了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有淡泊、乐观的生活态度。
4.指名同学对全文进行翻译。
5.带着理解齐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深入文本
(一)课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究竟这个屋子是简陋还是简陋呢?(不简陋),四人小组讨论这个问题。
1.居住的环境清幽雅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写出陋室环境的别致幽雅。此句应读出作者的喜悦、喜爱之情。读此句时,语调应轻快明朗。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带着这种画面美来读读这句话。
2. 交往的人贤良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室中往来人物不俗,映衬出作者的博学儒雅。此句应读出作者的自豪、清高之情。读此句时,“鸿”、“无”应重读。(强调鸿儒、白丁的意思)
3.生活情趣的高雅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反对照,虚实相生,写出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此句应读出作者的怡然自得、恬淡闲适之情。读此句时,语速应较慢。没有了嘈杂音乐的扰耳,没有了官府公文的劳身劳神,刘禹锡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学生发言后,教师予以总结,并板书如下:
5.陋室铭
居室环境——幽雅
交往人物——儒雅 不陋
生活情趣——高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分享,引导学生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师生引读复习课文内容,作者居住的环境是……交往的人是……生活的事是……所以说陋室不陋。你从中能体现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乐观)
总结: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原来可以用我们的声音来传达,我们 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恰当地处理好语调、重音、语速、语气,就能读出作者这种安贫乐道、乐观豁达的情感。
(三)配乐齐读
小学如何教古文——六年级国学诵读《陋室铭》教学设计
四、学法总结
带领学生回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时的关键步骤,然后课件呈现总结:
1.理解题目,了解诗人
2.通读全文,理解句意
3.讨论学习,读中悟情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类似的文章时,也能用上今天的这种方法。
五、拓展延伸
(一)欣赏刘禹锡《秋词》。
事实上,作者刘禹锡的其他诗作中也能体现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我们一起欣赏刘禹锡的作品《秋词》。(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乐观精神。)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拓展关于乐观精神的诗句。(通过朗读体会)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很多文人都留下了关于乐观豁达精神的名句: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六、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诗人一样,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都能积极乐观的面对。
七、布置作业
1.结合所学内容背诵《陋室铭》
2.把你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和家长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