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立秋了,晚上下了一晚上的雨,都说一阵秋雨一阵凉,我是很喜欢在雨后漫步的,空气清新,今天在林间漫步的时候,听的是樊登讲的《苏东坡传》,再听之前我脑海中回忆了一下我还记得苏轼的那些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林语堂说:“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听完这本苏东坡传之后,又加深了我对他的认识,仿佛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浮现在我的面前,斜杠男神”苏轼,原来他这么的可爱,或许像林语堂说的那样“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但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这本书是林语堂写的,他是苏东坡的“头号粉丝”,林语堂先生在本书的序中写道: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先生当年全家赴美时,带了大量苏东坡的史料、以及东坡本人所著的珍本古籍。他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人间不可无一却难能有二,能写一本与他有关的书,难道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吗?第二点,先生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词,还有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他认为自己完全了解苏东坡。而了解他,是因为喜爱他。归根到底,我们只能完全了解自己喜爱的人。
近些年有一个身份标签的叫法很火——“斜杠青年”。它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这让很多人在自我介绍时有了新的方式,比如:华晨宇,90后歌手/作词人/编曲人//音乐鬼才天籁唱将/歌手总冠军。
其实“斜杠青年”在中国自古就有,比如苏东坡,甚至可以说是“斜杠男神”。在宋代的诗歌领域,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豪放词界,他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时人有“欧文如潮,苏文如海”的美誉;在书法领域,苏轼是“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 、蔡襄)之首;在绘画上,他因擅画怪石墨竹,成了“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在哲学上,他是当时宋代三大哲学派系(关学、洛学、蜀学)中蜀学的代表人物。在他65年的人生中,一共创作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散文,书法绘画不计其数。
除了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全才外,他还是士林领袖,一代贤师,门下有“苏门四学士”这样的高徒;他还是一个不畏强权,直言敢谏的政治家,一个美食家、养生专家、佛教徒……是的,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全民偶像、“斜杠男神”——苏轼。
我们该怎样评价苏东坡呢?他既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又是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新派画家,是佛教徒、士大夫、皇帝的秘书,同时他也是一个月下漫步的诗人,一个爱开玩笑的大孩子……可是这些似乎也不能勾勒出苏东坡的全貌。
苏东坡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被贬过三次,在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时候,心态开始转变,投身慈善事业,热爱美食,写出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千古名作;在高太后去世后,再贬黄州,度过了一段闲适的生活,发出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最后放逐海南省,在古代那是一个从来人去过的地方,他仿佛成了一个探险家,在海南自己烧墨写字,与当地少数民族融洽相处,还发现了美食生蚝,他在那样的环境之中,都能够把生活过的有趣,有滋有味,真的是太佩服了,我想他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永垂不朽的男神。
在宋徽宗大赦天下,苏东坡北返的途中,他因病逝世,虽然他已故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林语堂在书中写到:“苏东坡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庙堂之上的纵横捭阖,也有江湖之远的豁达豪放。他的肉体虽已死,但其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苏东坡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最为触动的一点,就是无论他在怎样的被贬的情境中、无论命运把他抛在哪个地方,他总能就地搜索做力所能及的事,丰富自己的生活,做一枚发光发亮的金子,照亮他人,给人滋养。
疫情之下的我,远在异国他乡,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国了,非常想念我的家人和朋友们,虽然我也在努力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但是有时候也会有些感伤与低落,今天我也看到了一个好榜样,这个来自北宋的“男神”给了力量,治愈了我,滋养了我,谢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