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越讲究生活的质量,社会进行到现在这一步,已经过了那个餐风露宿寻求温饱的年代,单一的物质条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精神上的充实更加为人注重,这就是一个社会文明过渡过程,即使物质条件再怎么满足生活的需求,精神上的空虚也会令人感到孤独。
似乎现在的社会新闻,见怪不怪的就是那些光怪陆离的信息,茶余饭后的明星八卦,儿女情长已经是司空见惯,与那个邻里邻外围坐一团侃侃而谈的年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代不同了,观念也在慢慢转变,只是,这到底是一种文明的进步,还是一种观念的退化?
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来说,这就是这一种必然出现的现象,身处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很难去界定这些观念的好坏,只能以传承下来的道德与文化去评判,而与现代观念相互碰撞之后产生的辩题,只是多了一众反对的声音罢了。
年轻的人们出生在物质条件优异的时代,大部分的人已经无需像父辈一样,为了温饱而去拼命生存,出生之后,手里的面包就已经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时代的发展配上开阔过的眼界,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上的空洞。
酒足饭饱思闲事,矫情大多数是闲出来的,闲来无事的胡思乱想与七情六欲勾连在一起之后,便有了求而不得的遗憾与爱而不得的悲叹,以至于曾经总是有人说,年轻人没事就喜欢无病呻吟,而现在想想过去那自诩文艺青年的样子,也忍不住摇头自嘲。
经历过年少轻狂,拥抱过和风暖阳,这一代人褪去了稚嫩的外衣化作成熟的果实,也许是因为存在于时代浪潮的前端,被惊涛拍岸而过的痕迹已经留存在心底,所以也就更懂少年忧愁,多情自艾的滋味。
以至于我们这一代中年人,绝大多数不会去嗤笑那些年轻人伤春悲秋的矫情,相反却能从新一代的人们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捧得一抹回忆的思绪,而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更懂得年轻人需要的是对生活的情调,而非单一物质上的享乐。
层出不穷的黑科技,自媒体,短视频,图文并茂地展现着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现状,更多的人们分享着自己的生活与对待生活的态度,自律、学习、努力向上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存在于教科书上的题材,时代发展到如今这样的环境,带给人们的是更直观的感受生活。
虽然如此,但是生活演变出来的烦恼也不再单一,老一辈愁的是温饱生计,现在,似乎更多的是心灵的寂寞,曾今匮乏的是物质基础,现在短缺的还有精神的粮食,充盈的生活方式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如今的所需所求更加多样化罢了。
每一代的年轻人都需要被理解和包容,过完了自己的青葱年代,更应该清楚知道年轻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即使给不了充实的物质条件,也要努力抚慰精神上的空洞,青春终究会逝去,而老去的人就是下一代人的领路人,为这世间留下一片需要被岁月抚平的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