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文脉》初读

《中国文脉》初读

作者: 浮光映月 | 来源:发表于2022-03-29 09:53 被阅读0次

断断续续已经把余秋雨老师的四本书都读了。《中国文脉》是我买的系列中的最后一本。

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我常常忍不住落泪。

“这是多少年的家业啊,怎么会糟蹋成这样?”

当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瞬间湿了眼眶。

那是有人将记录着古老历史的龟甲视若无物的时候,还有些人却因为这些不珍惜和不理解发出的感叹。那是整个华夏民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的时候,有人发出悲哀的感叹。那是很多人否认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本自发祥于这一片苍茫的土地上的时刻,有人对这些人发出的愤慨。

中国文脉啊,到底是什么呢?

说到文脉,我突然想到了很多能和“脉”这个字同时出现的词语。“山脉”、“血脉”、“脉络”,乃至于现在我们说的“文脉”。所有出现在我脑海里的词,让我联想到的画面,无一不是交错的、绵延的、曲折的、流动的,甚至是交织成网的。所以文脉也似这些事物吧。

文脉最为相近的事物,应该还是山脉吧。有明确的走向,有构成山脉的主峰。那些活跃于历史文坛上的诗人、作家,就是那巍峨的山峰。尽管时间过去成百上千年,尽管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雨雪,他们依然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是后人膜拜的对象。

我常常心怀愧疚。现代社会的浮躁和某些观念,让更多人沉迷于“快餐文化”。有些人沉迷于追星,花大把的时间在那些演员身上,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态度。而对于那些曾经震惊文坛,如今仍然矗立不倒的文学巨匠浅尝辄止。我也是这部分人之一,所以我感到羞愧。

我在读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之前,其实也听了余秋雨先生做的关于中国文脉的节目。听了这个节目,我才慢慢意识到,我们曾经对那些历史名作的学习,非常的浅显和表面。上学的时候,背会了名篇,生搬硬套的分析那些名篇背后的感情,却丝毫不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那时候就感觉,这样的学习似乎少了些什么,但一直也没有找到缺失的到底是什么。

最近终于明白,除了好的作品,那些文学巨匠本身的人格魅力,也不可忽视。可那时,却彻底忽视了。如今,就在《中国文脉》中体验吧。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 《中国文脉》初读

    断断续续已经把余秋雨老师的四本书都读了。《中国文脉》是我买的系列中的最后一本。 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我常常忍不住落泪...

  • 读《中国文脉》

    近期书目之一。一段论述特别特别触动我,每次看到名家碑帖,我都会无比感慨,怎么可以这么美,这些古老的文字,穿越千...

  • 读《中国文脉》

    看了余秋雨的一篇随笔《中国文脉》,作者博古通今的才华真的令人惊叹。文中阐述了很多朝代地更迭下出现的不同人物,这些人...

  • 林风2020年3月2日夜读《魏晋绝响》有感

    今晚翻开了一本新书,余秋雨先生著的《中国文脉》,初读时并没有从最开始读,而是随意选了一篇《魏晋绝响》读了起来,读了...

  • 【作品推荐||余秋雨《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是与《中国文脉》大抵相同的一本书,所不同者是《中国文脉》多了前言和后文两章而已。 《中国文脉》我在大一...

  • 重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脉》

    昨天开始重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脉》一书。一读就不能放下,一口气读完了书中的第一篇“中国文脉”,也终于明白了为...

  • 重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脉》

    昨天开始重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脉》一书。一读就不能放下,一口气读完了书中的第一篇“中国文脉”,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

  • 《中国文脉》读后感|所谓文脉

    “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 当年余秋雨教授便是因为中国文脉几乎隐没而开始执笔抒写这部《中国文脉》...

  • 《中国文脉》读后感

    第一篇《中国文脉》,作者系统梳理中国自甲骨文以来延绵数千年的文脉,这个文脉不是文化,不是哲学,也不是文学史,而是历...

  • 《中国文脉》

    作者:余秋雨 此书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教授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重要的作品之一。 余秋雨教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脉》初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dv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