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牧
马可福音的故事分析

马可福音的故事分析

作者: 古道新释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22:11 被阅读228次

《治好瘫痪病人》

经文

【可2:1-12】1过了些日子,耶稣又进了迦百农。人听见他在房子里,2就有许多人聚集,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耶稣就对他们讲道。3有人带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是用四个人抬来的。4因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稣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顶,既拆通了,就把瘫子连所躺卧的褥子都缒下来。5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6有几个文士坐在那里,心里议论说,7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僭妄的话了。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8耶稣心中知道他们心里这样议论,就说,你们心里为什么这样议论呢?9或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样容易呢?10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11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12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以致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一、作者:马可。

1.马可——罗马名,意为铁锤。另犹太名为约翰,意为神的恩慈。

本书的作者极可能是在新约圣经数度出现的马可约翰(例如徒十二12)。我们只能说‘极可能’,因为正如大多数情况,我们是不可能完全确定的。虽然本福音书没有提到它是出于马可手笔,但初期的基督徒却对此并无质疑。马可约翰不是像保罗或彼得般的著名人物,故此,除了他确实是本书的作者之外,似乎没有任何充分的理由推举他为作者(除非他是真的作者)。

2.圣经提及作者马可之处:

马可福音十四章52、53节;使徒行传六章36、38节;提摩太后书四章11节;彼得前书五章13节。

3.生平大要:

家居耶路撒冷,出身基督化家庭,或由彼得带领信主(参彼前五13),虽然他不是耶稣拣选的使徒,但由于他家常被初代教会借用来聚会,又参加过海外宣道,前后做过巴拿巴、保罗、彼得的助手,他年轻时曾在不同期间与保罗、巴拿巴(他的亲戚;西四10)和彼得同工。而他与彼得的关系最为关键。马可约翰因居住在耶路撒冷,因此认识了许多耶稣的门徒(虽然当时他还是太年轻,未能决志跟从主)。假如耶路撒冷教会是在他母亲的家中聚集(参徒十二12),那么,最后晚餐的地点很可能亦是他的家。然而,即使去除这个可能性,对于耶稣的言行,马可约翰亦是极重要的早期见证人──尤其是耶稣在世的最后一周。因此他对于福音和耶稣生平的认识匪浅,本书据说是彼得口传,由他笔录成书。

二、人物

扁形人物

群众

1、人听见他在房子里,

2、就有许多人聚集,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

12、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以致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马可给予群众的特征乃是透过与耶稣的互动关系而显明,他们对耶稣有好感,但亦对他没有信心。

对耶稣有好感

耶稣走遍加利利时,他的名声传到各处。当一进到迦百农,他们就围绕耶稣聚集,来听他讲道(2:2)

对他没有信心

他们对耶稣所行的时表示惊奇,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这一位神的儿子,有赦罪的权柄,只能从神迹中看见神的作为。

瘫子

3、有人带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是用四个人抬来的。

4、就把瘫子连所躺卧的褥子都缒下来。

5、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

11、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12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

一个四肢无力之人,长年累月躺在床上,需要别人的帮助,唯一的渴望是要得到痊愈。

文士

6、有几个文士坐在那里,心里议论说,

7、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僭妄的话了。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

文士在这里是反对耶稣的反叛主角,他们是以色列的管治者,受上帝委托照顾以色列。他们视耶稣是对他们和百姓的致命威胁,不但缺乏真知识更错解圣经以迎合他们的目的。他们不接受耶稣是神子弥赛亚,是上帝借他将末日统治的恩惠临近。文士控告是耶稣亵渎上帝,热而讽刺的是他们攻击神子耶稣时,才是那亵渎上帝的人。当耶稣赦免瘫子的罪的时候他们就控告他亵渎,并否他赦罪的权柄。从经文里可以看出他们是控告者。

圆形人物

耶稣

1、耶稣又进了迦百农。

2、耶稣就对他们讲道。

5、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

8、耶稣心中知道他们心里这样议论,就说,你们心里为什么这样议论呢?

9、或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样容易呢?

10、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

11、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耶稣是故事的主人翁。他是主角之中,那位永远以上帝的角度去理解事物真相---何为善恶,对错,真伪---的人。耶稣就是那位思想上帝的事的至高者,是决定情节或事件发展的角色。耶稣是主动地进入迦百农对他们讲道,寻找拯救丧失的人。他是神的儿子,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却成了人的样式奴仆的形象,这是他们不明白的。

有人-瘫子的朋友

3、有人带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是用四个人抬来的。

4、因为人多,不得近前,就,拆了房顶,既,就把瘫子连所躺卧的褥子都缒下来。

有人带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他们或许是亲戚或许是朋友,因着同情怜悯的心,同心合意来抬瘫子,经上记着说---两人不同心,岂能同行呢?圣经特别提到是用四个人抬来的,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们把耶稣所在的房子拆通了,也显明他们的信心。

三、情节

主进了迦百农不久……就有许多人聚集,围着他所住的房子。「人听见祂在房子里,」这个房子大概是彼得的家。风声传得很快,人都渴望一睹那位行神迹的人的风采。神何时施展大能,人就受吸引。他们聚集在门前,「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指连门外也没有留下容纳人的空间;意即挤得水泄不通。救主忠诚地对他们讲道,「耶稣就对他们讲道,」『讲』字在原文含有不断地进行的意思。人群的后面,有四个人用临时担架抬来一个瘫子。「一个瘫子,」指四肢瘫痪不能自由行动的人。「瘫子,」知道如何行走,但却无力行走,故象征在宗教里面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光景。瘫子是躺在褥子上,「褥子」象征安息;这说出在宗教里面的人只有安息的外表,却没有安息的实际。人群阻碍瘫子来到主耶稣面前的路;引领人到耶稣面前,往往会有阻碍。但信心是灵巧的。这四个抬担架的人从屋旁的梯阶走上房顶,拆了房顶,把瘫子缒到屋子里──大概是中间的园子,把他带到神的儿子面前。有人把这四位朋友起名为怜悯、协力、创意和坚毅,我们当力求成为一位具备这些特质的朋友。

耶稣被他们的信心感动,「他们的信心,」『他们』是指抬瘫子的人,可能也包括那个瘫子本人;无论如何,这也表示代祷的信心,相当有功效。就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这话似乎有点奇怪。问题是瘫痪,不是罪,对吗?对,但耶稣越过病征,进到病因去。主在这里点出罪恶的问题,一语道破一般人生病的症结所在。他不会因医治身体而忽视灵魂;他不会为暂时的状况作补救,却对那永恒的光景置诸不理。所以他说:“你的罪赦了。”这是个奇妙的宣告。现在,那人今生在地上的罪都得赦免,他不用等到审判的日子,他现在已得到赦罪的确据。凡相信主耶稣的人都可得到这确据。

主已经宣告那人的罪赦了。可是,这话生效了没有?文士不可能看见那人的罪得到赦免,所以他们不信。「文士,」代表宗教界里有知识和地位的人士;他们只知定罪别人,却不知自己是在罪恶里。

有几个文士马上晓得这话的重要。他们谙熟圣经道理,知道除了神以外,没有人能赦罪。任何人自称能赦罪就是自称是神。到此为止,他们的逻辑都是正确的。可是,他们却不承认主耶稣是神,而心里责备他说了僭妄的话。「祂说僭妄的话了,」犹太人认为,除了神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没有赦罪的权柄;『僭妄的话』意即说话越过本分,窃夺神所专有的赦罪权柄。文士和法利赛人反对耶稣的理由:

(1)耶稣一再触犯了他们所拘泥的传统。

(2)耶稣宣称「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旧约几位先知如以西结、但以理都曾被称人子,因此耶稣自称「人子」时,并非宣告自己是神的儿子(虽然他是),文士法利赛人也不会有此误解。他乃宣告他有从神而来的赦罪权柄(因为只有神有赦罪的权柄)。但他们看耶稣一再触犯津法,认为他怎可能是神所差来的,而有权柄代表神宣告赦罪?因此认为耶稣宣告赦罪,是说僭妄的话。

「耶稣心中知道他们心里这样议论,」主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启二23),祂知道人心里所存的意念。

主在这里并未说『那一样难呢?』因为在祂并没有难成的事(耶卅二17)。『赦罪』是权柄的问题,『行走』是能力的问题。权柄和能力都是祂的(启十二10)。

在人看,「你的罪赦了,」只是口里说说而已,谁也看不见神真的赦免了没有,而叫人「起来...行走」则立即能辨明其果效,故前者较后者容易。

(一)人是看外表的后果──「行走」;主是看属灵的实际──『赦罪』。必须先求属灵的实际,再求外表的后果,才能避免人工、假冒;但也要以外表的后果来证实里面的实际,才不致落于空谈。

(二)「行走」是能力问题,『赦罪』是权柄问题。没有能力,权柄是空洞的;没有权柄,能力是不法的。

(三)人的难处不在于怎样『说』,乃在于凭甚么『说』;没有属灵的权柄,话中就没有属灵的能力。

「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人子』是指主耶稣,祂以人子自称,含有二意:(1)祂具有完全的人性;(2)祂就是先知但以理所豫言的弥赛亚(参但七13~14)。

主赦免人的罪,原只是祂和当事人(瘫子)之间的事,外人无从「知道」,但主在这里要藉人们所认为比较难的事,即瘫子的得医治,来显明祂有赦罪的权柄。「那人就起来,」那人起来行走,证明他已得着医治;而他的得医治,又证明他的罪已蒙赦免。由此可见,主耶稣确实有赦罪的权柄(徒五31)。为了显出那人的罪果然得了赦免,救主以可见的事给他们证明。他吩咐那瘫子起来,拿起褥子走。那人立刻遵从,众人就都惊奇。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文士虽然看见这最有力的证明,但仍然不信。相信关乎意愿,但他们不愿意相信。

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思,便问他们这引起争议的问题:“或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样容易呢?”这话证明他超然的能力。其实,二者一样容易。但按人来说,二者要行出来同样不可能。

耶稣进迦百农,有人带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因耶稣的赦罪成为故事的开始(2:1-5)、耶稣医治瘫子成为故事的高潮(2:6-11)、以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结束(2:12)。这段经文围绕的中心是权柄的问题。

四、时间

“顺时”时间

1、过了些日子,耶稣又进了迦百农。人听见他在房子里,2、就有许多人聚集,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耶稣就对他们讲道。

故事的发展从耶稣进迦百农开始,顺着时间的推移而展开。

2、“错时”时间

12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以致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他们把时间拉回到过去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五、背景

医治和赦罪

耶稣不单违反习俗,触摸了麻风病患(马可福音1:41),而且对自己权柄的宣示,远超过一般拉比所敢接受的(马可福音1:17、27)。马可福音的故事一开头就记载,在读经、祷告的地方居然有鬼(马可福音1:21-28),这是向当时的宗教文化挑战,同样,耶稣在这一段的角色,也是向当时宗教文化的神学层面挑战。

二:1-2

一般迦百农的家庭,大约可容纳五十个人挤著站在一起(考古挖掘出来的家,最长只有十八尺)。因此我们不可以按字面以为全镇的人都在屋里,或挤在门口。

二:3-4

瘫子的朋友把他成天躺着的床抬来(床只不过是褥子)。房顶可以从屋外的梯子上去,因此他们上得去。一楼的屋子房顶通常相当坚固,在上面走没有问题,但它作法是把树枝等搭在房顶的大梁上,再用干土盖住,所以可以挖通。

二:5-7

罪是藉著在圣殿献祭而得赎清。按犹太教的教导,只有神可以赦免最,但大半犹太人认为神的代表可以代替他发言。被动式[赦了],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犹太教师通用被动式赖描述神的作为);但耶稣不是祭司,但是也没有人献祭,而文士没有资格宣告赦免,何况那人并没有明显的悔改凭证。

旧约对亵渎(轻慢、不尊荣)神名字的刑法士死刑(利24:10-23)。根据后来犹太教的教导,亵渎包括读出神的名字,或要人去敬拜别神。

因此,严格说来,这些律法专家把耶稣的话解释为亵渎,依照他们的规定来看也是不正确的。不过,当时这一词汇在通俗的用法上或许比较松散,泛指一般对神的名字不够尊重。

二:8

只有先知才会有超自然的知识(如王下6:12),所以耶稣的听众或许把他当成先知;[心里这样]可能是一句成语(申15:9,18:21,30:14).犹太教师大半认为,像旧约中的先知已经不再出现,但是一般民众则乐于见到新的先知,以为这些人是末日的先锋。

二:9-12

有些犹太教师认为神迹可证明某位教师真是神的代表;但也有些人认为,倘若那人对圣经的解释不合乎他们的看法,神迹不能算是充分的证据。

犹太教师知道,唯有神才能真正赦免(在赎罪日献祭之后);但他们也承认,只有神才能真正医治。这二件事都出于神,不过有神的代表来宣告他的旨意。

约瑟夫告诉我们,耶稣的时代有许多假先知自称可以行神迹,但却行不出来;有些批评耶稣的人或许也认为他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在众人面前所行的事,却让他们不得不重新检讨自己的看法。

参考书籍

《圣经叙事艺术研究》梁工著商务印书馆出版2006年7月初版

文学释经系列《马可的耶稣故事》京士柏著區信祥翻译天道书楼有限公司出版二00七年三月初版

《新约圣经背景注释》/季纳着/刘良淑译校园书房出版社出版民国95年初版

相关文章

  • 马可福音的故事分析

    《治好瘫痪病人》 经文 【可2:1-12】1过了些日子,耶稣又进了迦百农。人听见他在房子里,2就有许多人聚集,甚至...

  • 第六十五天

    Day 65 2018/06/15 马可福音 4-16 路加福音 1-2 读完,感谢主! 金句:马可福音4:3...

  • 幸福家庭:马可福音第三、第四章读经感悟……

    幸福家庭:马可福音3、4: 因为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马可福音 4:25 和合本) 忽然...

  • 打动我的故事分析

    【打动我的故事】下班后忙什么,决定你一生的高度 【理由】1起点低:故事主人公普通工薪阶层,高考时父亲去世,高考失利...

  • 2018-03-03

    魏一峰弟兄分享 《马可福音》 第1章章题分享笔记(简记)--王哲、张春芝姊妹 从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

  • 夜读故事--故事分析

    努力把每一个场景都处理成独立的短故事,并将其修改的精彩完美,必须让开场、中段、结尾都很完美,就想整个故事一样,除此...

  • 第三百零七天,《马可福音》11章《约翰福音》12章_《圣经》中英

    《马可福音》11章 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榄山那里;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 (马可福音 1...

  • 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是新约圣经第二卷书,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马可福音的原初读者和马太福音不同,是写给非犹太人或希腊化的...

  • 马可福音全景 (03)

    马可福音全景 马可福音着重刻画了主耶稣受难的仆人的形象。 著名的弥赛亚预言书以赛亚书前一部分见证了基督是王,是神,...

  • 引导团队进行Product Backlog梳理

    引导流程: 会议目的:感恩节活动用户故事分析、拆解、重排形成最新的待办清单。 参会人员:用户、po、开发团队 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可福音的故事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iy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