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以智取人的时代,同时也是个以貌取人的时代。
也许在代际相差越多的家庭里,越能鲜明地反映出不同时代下理念峙衡。
在老一辈的生活资历里,经受了生活条件困乏的时期正是对他们人格塑造最深刻的时期,在有限的资源环境里生存是最根本的人生问题,而后再是怎样一步步稳固生存条件并尽可能创造或寻求可预见的生存资本。所以对于生存以外没有直接关系的事都属于“不务正业”了,但有一点他们内心中不得不承认,就是对于生存的追求还是需要各种生活需求来支撑的。这各方面的生活需求延续到现代,就自然且必然地发生了量与质的双重演变,因为这是资源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需求也水涨船高,真正对学识和文化涵养有所意识的,也绝对不是不在乎外在需求和社群交互,只不过在他们的需求层面上表现出的外部形象也是不同层次的。只有极少数者,只是为了尝试与寻求新鲜感对品貌产生消费,这部分的消费在他们看来既不属于必需品也不属于附属品,只是个人投资的一部分,只是这样持中的观念实在是少之又少,毕竟对时尚与美的审美随时代变换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所以要不就紧跟时代要不就安居后防线保持本我,处在两者的边缘地带总有着在夹缝中消亡的风险,但当然,也有等值的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