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学习③断除对施主及其财物的贪执;
为求利养相互争
失坏闻思修事业
故于亲友施主众
根除贪执佛子行
贪求世间的名闻利养会引发相互之间的争斗等过患,对行者的闻思修行会有很大的障碍,甚至会退失闻思修行。所以,对于亲友、施主等的供养崇敬,已及各种名闻利养应当彻底断除贪执心,这才是佛子菩萨的修行。
世间之人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大小,通常就是根据他的名望高低、财富多寡来判断。当我们尚未了悟空性时,自我的习气依然很深重,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希望自己有名闻,希望自己有财富,即便不是希望自己个人有财富的话,也是希望自己所在的寺庙金碧辉煌、名闻遐迩。由此,就会对恭敬自己、供养自己的亲友或施主产生很大的执着心、期待心。
《劝发增上意乐经》中说道:“当观察利养恭敬生贪欲,当观察利养恭敬摧正念……菩萨应当如此观察利养恭敬的过患,观察之后,就应减少贪欲,不再积聚利养。”
贪着利养,执着施主之后,会害怕失去施主,对于施主的缺点不敢进行教导,甚至对施主寄予过高的期待,给施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更严重的是,因为执着名闻利养,贪婪、妒忌、嗔恨的毒素悄悄滋长,结果引发相互之间的争斗,损人不利己,甚至导致戒律失坏,造作罪业。
亲友、施主恭敬供养佛子,是在积聚福德。佛子接受亲友、施主的恭敬供养,是在和他们结缘,并负有引导他们走上解脱大道的重任。现实中,很多施主并不懂得佛法的深义,他们往往祈请佛子的是“加持一下我的病”、“加持一下我的生意”……所有的面向皆是今生的事务。碍于恭敬和供养的关系,佛子会满足施主们的愿望。久而久之,这些就变成了习惯,施主尊敬供养佛子是为了今生的利益,佛子也因为从事这样的事务而获得了很大的名声和财富。而这一切恰恰是和佛道,尤其是大乘道相违背。
汉族有一个很有趣的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有个富翁一天在街上闲逛,看见有一个人在卖一颗夜明珠。那颗夜明珠非常完美非常珍贵。但是更吸引富翁的是那只装夜明珠的匣子。紫檀木的匣子雕刻得非常精美。富翁就问那个人要多少钱。夜明珠的价格非常昂贵,但是富翁觉得很值,他带着那个人回家拿钱。付了钱之后,富翁把夜明珠还给了那个卖主,他只要了那个匣子。他用买夜明珠的价格买下了那个匣子。很多人都会笑这个富翁的愚蠢。但是现实中我们常常和这个富翁一样愚蠢。
在我们一心追求佛法真义、追寻解脱胜果的同时,今生的幸福快乐也会同时拥有。就像那个富翁买下那颗夜明珠时,匣子他也会同时拥有的。然而如果我们只追求今生的目标时,那就将失去更有意义的佛果。最后,就会像那个富翁一样,明明可以得到解脱的明珠,结果只拥有了今生的匣子。
阿底峡尊者说:“紧紧缚出家,利养与恭敬,彼中得解脱,犹如火中莲。”对于出家人来说,他人的利养恭敬是最大的束缚。如果能够从这样的名闻利养中解脱出来,那将是极为稀有难得的,仿佛在烈火中依然完好无缺的红莲花一样。
佛子陀美一再说:“知足是最好的财富,无贪是最究竟的幸福。”知足寡欲是圣者的财富。所以,只要是发起了菩提心的佛子,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要断除对财物、亲友、施主的贪执,全神贯注地致力于菩提大愿,为了利他,精进地追求佛果。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分心的。
网友评论